人類活動對地球氣候的空前影響,以及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續增長,使得開發碳中和能源變得更加重要。氫氣,是一種有吸引力的和通用的能量載體,可從水中通過利用太陽光的光催化,通過太陽能或風能驅動的電解獲得。最有效的太陽能制氫方案,是將太陽能電池與電解系統結合起來,在實驗室規模下,太陽能制氫(STH)的能量轉換效率達到30%。光催化水分解的轉化率明顯較低,只有1%左右,但該系統設計更簡單、更便宜,且更易于擴大規模,前提是潮濕的、化學計量的氫和氧產品混合物,可以在現場環境中安全地處理,并回收氫氣。在此,來自日本東京大學&信州大學的Kazunari Domen等研究者,擴展了他們先前基于改進的、摻鋁鈦酸鍶顆粒光催化劑的1平方米面板反應器系統的演示,報告了一個使用商業聚酰亞胺膜、面積達100平方米的面板反應器陣列,安全運行的幾個月時間內,其可從潮濕的氣體產品混合物中自動回收氫氣。相關論文以題為“Photocatalytic solar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water on a 100 m2-scale”于2021年08月25日發表在Nature上。太陽能,作為一種可持續能源,其重要性預計將日益增加,利用現有的強烈太陽輻射,通過當地發電和經營規模為幾平方公里的商業太陽能發電廠,這些發電廠目前通常位于低緯度。除能源生產外,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品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興趣,因為太陽能往往在遠離能源需求高的地點采集,而且太陽輻射強度隨時間波動。光電輔助電化學、光電化學和光催化水分解系統,可以從水中產生太陽能氫。目前,這些技術中最有前景的是光伏-輔助電解槽,其效率高達30%,并與燃料電池相結合,使終端用戶能夠生產太陽能和太陽能燃料,以滿足其區域范圍內全年的能源需求。雖然微粒光催化劑系統的STH值要低得多,最多只有1%左右,但如果產品氣體能夠安全有效地處理,光催化劑性能的改善可能會使此類系統可行,并允許其簡單性和可擴展性得到利用。在此,研究者探索了太陽能制氫的規?;蜌怏w處理,通過使用光催化劑片的面板反應器進行光催化水裂解。如圖1等所示,在東京大學Kakioka研究設施內,通過排列1600個反應器單元,建立了一個100平方米規模的原型光催化太陽能制氫系統。每個單元都有625 cm2的接收光面積,紫外透明玻璃窗口與光催化劑片之間的間隙調整到0.1 mm(見圖1a, b等),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水負荷,防止產品氫氧氣體積聚和著火。在該系統中,氣體產品的輸送和反應物水的輸送分別采用內徑為8.6 mm和4.0 mm的聚氨酯管。圖1c提供了100 m2的水分解光催化劑面板反應器陣列的俯視圖,該陣列由33和1/3模塊組成,各為3平方米。在構建大型面板堆陣之前,研究者在模擬標準陽光(AM 1.5G, 1kw m-2)持續照射下,使用小型面板堆進行了室內加速試驗。經過幾天的激活期后,在透明的平板玻璃上制作的小型光催化劑片(5 cm×5 cm)可以將蒸餾水分解成氫和氧,其STH效率為0.48%。隨著時間的延長,STH效率逐漸降低,280h后降至0.40%以下。在磨砂玻璃上制備的光催化劑片更具有活性和耐用性,活化后的STH效率為0.51%,在1600 h以上仍保持在0.40%以上(這段時間相當于7個月,每天7.6 kWh m-2的室外日曬,或在Kakioka研究設施的氣候條件下幾乎一年)。系統表現出的激活期,可能是由于浸漬的鉻組分以Cr(III)物種的形式遷移到SrTiO3:Al表面的Rh位點??紤]到即使經過大約6個月的現場測試,光催化劑層的微觀結構仍然完好無損,失活可能是由于這種輔助催化劑在長期運行期間的變質。研究發現,研究者的系統在安全性和耐久性方面進行了優化,并在回收的氫氣被故意點燃時保持無損,STH最高可達0.76%。雖然制氫效率低下,而且總體能耗低,但該研究結果表明:安全、大規模的光催化水裂解和氣體收集和分離是可能的。為了使該技術在經濟上可行和實際應用,接下來的關鍵步驟是反應器和工藝優化,以大幅降低成本,提高STH的效率、光催化劑的穩定性和氣體分離效率。
圖1 100平方米的水分解光催化劑面板反應器
圖2 光催化劑片的電子顯微鏡圖像
圖3 2020年10月2日,Kakioka研究設施連接到100平方米水分解光催化劑面板反應器的氣體分離裝置的性能當前,面板反應堆建造的重點是足夠的穩健性,以確保長期戶外運行,而沒有考慮生產和運行成本,但任何實際相關的太陽能燃料生產系統,必須在成本上具有與現有的燃料生產競爭力的技術。因此,需要開發更簡單的反應堆,這些反應堆由輕質、廉價的材料制成,但仍能確保安全性和耐用性。目前的系統,無法在獲得凈能量的情況下生產氫,這一發現強調了需要降低水和氣體處理的電力需求。目前的氫回收系統,是基于一種商業上可用的膜,產生的氫仍然在爆炸范圍內(4% < H2 < 95%),并在原料氣中留下超過20%的氫。除了優化氣體處理和操作條件,使用專門設計的泵,開發具有更好的氫滲透性和更低的氧滲透性的膜,顯然也是必不可少的。文獻信息Ma, W., Hu, G., Hu, D. et al. Ghost hyperbolic surface polaritons in bulk anisotropic crystals. Nature596, 362–366 (202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37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