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們說到了“單原子催化的打臉時刻”,即單原子催化劑的重構現象。其實,催化劑的重構現象已普遍存在于許多多相反應。目前,借助先進的表征技術以及理論計算,我們已經能夠探索、理解多種催化劑的重構機制以及它們對催化反應的利弊。然而,在單原子催化劑上,其重構現象以及機理研究卻比較罕見。在許多情況下,我們都默認它們在多相催化反應中是穩定的,特別是在反應初始階段。 今年7月、8月,《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接連發表了關于單原子Cu催化劑的重構現象以及它們在電催化反應的應用。詳情可見:先發JACS再發Angew,單原子催化“持續被打臉”?1. 電位驅動單原子Cu催化劑在硝酸鹽還原反應的結構演變2.?電位驅動單原子Cu催化劑在氧還原反應的結構演變盡管單原子Cu催化劑的重構現象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然而,由于催化反應不同,反應介質以及應用電位也存在差異,目前仍難以清晰解釋單原子Cu催化劑的重構現象。
最新成果介紹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劉遠越教授、東南大學王金蘭教授等人以單個Cu原子嵌入N摻雜石墨烯為例,利用“恒勢混合溶劑化動力學模型”,在實際反應條件下評估了單原子Cu與Cu團簇之間的可逆轉化。結果表明,H的吸附是單原子Cu從催化劑表面浸出的重要驅動力。電極電位越負,對H的吸附越強,競爭性析氫反應受到抑制,Cu-N鍵發生減弱,導致Cu原子部分被錨定在催化劑表面,部分溶解在水溶液中。在兩種狀態下Cu原子發生碰撞、形成瞬時Cu團簇結構,成為促進CO2還原為乙醇的真正催化活性位點。當外加電位被除去或轉換為正電位時,羥基自由基(OH?)將進一步氧化Cu團簇,Cu通過再沉積、恢復到初始的原子分散狀態,最終完成催化劑的重構循環。因此,該工作提供了對Cu單原子催化劑在工況下的動態穩定性的基本理解,并呼吁考慮現實的反應條件,重新評估目前報道的單原子催化劑的穩定性。相關工作以《Dynamic Stability of Copper Single-Atom Catalysts under Working Conditions》為題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發表論文。
Dynamic Stability of Copper Single-Atom Catalysts under Working Condition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22.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2c0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