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Si)基電池只能在狹窄的溫度范圍內工作,由于電荷轉移和離子擴散過程遲緩,它們在零度以下的工作受到嚴重阻礙。
蘇州大學鄭洪河、同濟大學羅巍等在此定制了一種弱溶劑化電解液,它通過降低Li+溶劑化能力的氟化結構繞過了Li+的脫溶劑化困難。
圖1. 不同電解液的溶劑化結構的示意圖
具體而言,這項工作采用的電解液是1.0 M雙氟磺酰亞胺鋰(LiFSI)-FEC/雙(2,2,2-三氟乙基)碳酸酯(BTFC)/三氟乙酸乙酯(ETFA)(體積比為2:2:6)。在這種設計中,FEC/BTFC混合物體現了傳統配方中EC/碳酸二乙酯(DEC)溶劑的氟化形式,旨在降低電解液的溶劑化能力,并為SEI/CEI的形成提供F源,而ETFA是源于乙酸乙酯(EA)的低分子短鏈酯,具有低粘度、低凝固點(-78 ℃)、低成本,最重要的是,具有三個H原子取代的超低溶劑化能力F,使其成為進一步削弱Li+-溶劑親和力的理想稀釋劑。這樣的溶劑設計還能使陰離子更多地參與到溶劑化鞘中,從而誘導FSI-先還原形成富含無機物的SEI。
圖2. 電解液的溶劑化結構表征
受益于上述電解液的合理設計,硅的可循環性在室溫條件下延長了200次(每循環的容量衰減率為0.0945%)。另外,即使在-20℃,硅電極仍然提供高達2005.7 mAh g-1的放電容量,并持續200次循環。當與商業化的LiNi0.5Co0.2Mn0.3O2正極配對后,全電池在-20℃下充/放電時的容量為104.6 mAh g-1,并在100次循環中表現出相當穩定的性能。
圖3. Si電極的低溫性能
Electrolyte Solvation Engineering toward High-Rate and Low-Temperature Silicon-Based Batteries. ACS Energy Letters 2022. DOI: 10.1021/acsenergylett.2c01840
原創文章,作者:華算老司機,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2/10/08/1db2c8668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