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樂/樓雄文最新Angew.:玩轉MOF,設計蛋黃-殼結構OER電催化劑! 2022年10月14日 上午12:19 ? 頂刊 ? 閱讀 58 本文報道了一種新型的MOF介導策略,用于制備具有蛋黃-殼結構的OER電催化劑。 成果介紹 通過電化學水分解來制氫是高效、綠色制氫的技術之一。然而,由于陽極發生的析氧反應(OER)涉及復雜的四電子轉移過程,導致反應動力學緩慢,急需開發一種低成本、高性能的OER電催化劑來加速該反應,從而推動電解水制氫技術的發展。 北京化工大學于樂教授、南洋理工大學樓雄文教授等人報道了一種新型的MOF介導策略,用于制備具有蛋黃-殼結構的OER電催化劑。從MIL-88A開始,一步形成了Co-Fe LDH@ZIF-67蛋黃-殼結構。這些ZIF-67隨后被轉化為Ni-Co LDH納米籠,通過離子交換反應進一步形成由Ni-Co-Fe(羥基)氫氧化物與Ni-Co LDH共同組成的、具有蛋黃-殼結構、微米棒狀的催化劑,標記為NiCoFe-HO@NiCo-LDH YSMRs。得益于結構特點與成分調控,在堿性條件下,NiCoFe-HO@NiCo-LDH YSMR電催化劑在10 mA cm-2下OER過電位為278 mV,Tafel斜率低至49.7 mV dec-1,以及具有良好的穩定性。 相關工作以Construction of Ni-Co-Fe Hydr(oxy)oxide@Ni-Co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Yolk-shelled Microrods for Enhanced Oxygen Evolution為題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發表論文。 關于樓雄文老師的工作介紹,詳情可見: 再出發!他,剛剛發表第80篇Angew! 圖文介紹 圖1. NiCoFe-HO@NiCo-LDH YSMRs與其他樣品的合成示意圖 本文報道了一種MOF介導策略,通過兩步轉換過程形成分層Ni-Co-Fe(羥基)氫氧化物@Ni-Co LDH蛋黃-殼微棒,標記為NiCoFe-HO@NiCo- LDH YSMRs。從MIL-88A(一種含Fe的MOF)微棒開始,通過加入含有Co2+離子的2-甲基咪唑溶液,導致MIL-88A演化為Co-Fe LDH,同時ZIF-67粒子在新形成的最外層進行自組裝,即得到Co-Fe LDH@ZIF-67 YSMRs。接下來,通過Ni2+離子與CoFe-LDH@ZIF-67 YSMRs的二次離子交換反應,進一步導致ZIF轉變為內部Ni-Co-F(羥基)氫氧化物微棒,其周圍相互連接著NiCo-LDH納米籠,形成NiCoFe-HO@NiCo-LDH YSMRs。 圖2. 結構表征 圖2a-c的SEM、TEM圖像表明,MIL-88A前驅體呈棒狀結構,平均長度為4.5 μm,寬度為600 nm。經過后續的自組裝過程后,得到的CoFe-LDH@ZIF-67 YSMRs被ZIF-67多面體完全覆蓋(圖2d、e)。同時,這些YSMRs可以觀察到400 nm的殼層(圖2f)。內部MIL-88A可能會被轉換成類似LDH的結構。 為了驗證這種轉換方法的普遍性,將Co2+離子替換為Zn2+離子或Zn2+離子和Co2+離子的混合物。圖2g-j的SEM和TEM圖像顯示所獲得的ZnFe-LDH@ZIF-8 YSMRs、ZnCoFe-HO@ZnCo-ZIF CSMRs均具有蛋黃-殼、微棒結構。 圖3. NiCoFe-HO@NiCo-LDH YSMRs的電鏡表征 隨著與Ni2+離子的交換反應,得到的NiCoFe-HO@NiCo-LDH YSMRs仍然保持棒狀形貌,但表面結構更加復雜。SEM圖像清楚地顯示,相互連接的ZIF-67外殼形成了由無數納米籠組裝而成的氣泡狀層。TEM圖像進一步說明納米籠是穩定地負載在固體微棒上的。TEM圖像表明,每個納米籠是由松散連接的LDH納米片構成的。 圖4. OER性能 在堿性溶液(1.0 M KOH)中評價制備的NiCoFe-HO@NiCo-LDH YSMRs的OER性能。如圖4a的極化曲線所示,NiCoFe-HO@NiCo-LDH YSMRs電催化劑表現出最佳的OER活性。當電流密度為10 mA cm-2時,NiCoFe-HO@NiCo-LDH YSMRs的過電位低至278 mV(圖4b)。如圖4d所示,NiCoFe-HO@NiCo-LDH YSMRs對應的Tafel斜率(49.7 mV dec-1)遠低于NiCo-LDH NSs (79.2 mV dec-1)和NiFe-LDH NCs (91.2 mV dec-1),表明反應動力學促進。 圖4e顯示,NiCoFe-HO@NiCo-LDH YSMRs的雙層電容(Cdl)值遠大于CoFe-MIL MRs、NiFe-LDH NCs,而小于NiCo-LDH NCs。NiCoFe-HO@NiCo-LDH YSMRs的ECSA增強可能與其具有蛋黃-殼結構、以及相互連接的納米籠有關,從而具有更好的傳質效果。圖4g顯示,NiCoFe-HO@NiCo-LDH YSMRs在過電位為278 mV時的TOF值為0.051 s-1,遠高于NiCo-LDH NSs、NiFe-LDH NCs和CoFe-MIL MRs。另外,將NiCoFe-HO@NiCo-LDH YSMRs負載與泡沫鎳上,進行穩定性測試,如圖4h、i所示。采用兩種穩定性測試方式:CV循環與計時安培法,二者均顯示NiCoFe-HO@NiCo-LDH YSMRs具有優異的催化穩定性。 圖5. OER活性起源探究 為了進一步了解OER活性起源,對NiCoFe-HO@NiCo-LDH YSMRs進行了各種表征。根據圖5a的拉曼光譜,在NiCoFe-HO@NiCo-LDH YSMRs中,位于545 cm-1處的拉曼峰可以歸因于β-NiOOH中Ni-O的振動,該Ni物種已被證實是OER活性物種。此外,通過引入SCN–或NO2–進行電化學毒化實驗,以闡明不同金屬在NiCoFe-HO@NiCo-LDH YSMRs中的具體作用。正如預期的那樣,NiCoFe-HO@NiCo-LDH YSMRs在含有SCN–的電解質中有劇烈的性能衰減。相比之下,在含NO2–的電解液中只觀察到活性的輕微下降。通過CV測量可以確認在NiCoFe-HO@NiCo-LDH YSMRs上的NO2–吸附行為(圖5c),并認為它與Fe發生強相互作用。這一觀察結果表明,NiCoFe-HO@NiCo-LDH YSMRs中的Ni/Co物種可能對OER活性也有很大貢獻。 此外,NiCoFe-HO@NiCo-LDH YSMRs的Fe 2p XPS譜信號在經過穩定性測試后幾乎沒有變化,證實了在OER過程中Fe的溶解現象不顯著。這再次證實了NiCoFe-HO@NiCo-LDH YSMRs具有高穩定性。 文獻信息 Qian Niu, Min Yang, Deyan Luan, Nian Wu Li, Le Yu* and Xiong Wen (David) Lou*. Construction of Ni-Co-Fe Hydr(oxy)oxide@Ni-Co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Yolk-shelled Microrods for Enhanced Oxygen Evolutio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2.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2213049 原創文章,作者:華算老司機,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2/10/14/2e5290f57e/ Angew.于樂催化樓雄問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福大Nat. Commun.: 揭示CH4氧化過程中Pd的氧化還原動力學和表面結構變化 2024年6月25日 繼Nature Catalysis之后,該院士團隊再發Nature子刊! 2023年10月10日 復旦夏永姚/董曉麗Acc. Chem. Res.:推廣低溫可充電池 2023年10月15日 陳晨/張加濤Angew.:首次報道!BiOSSA/Biclu助力ORR制過氧化氫 2023年10月3日 登上Nature封面的自動駕駛,這次有“人工智能”保駕護航! 2024年1月23日 JACS:鋰離子電池無鎳鈷硫屬元素基正極中陰陽離子的混合氧化還原 2023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