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s)陰極的氧還原反應(ORR)由貴金屬催化,貴金屬通常是鉑(Pt)基材料。減少PEMFCs的Pt負載,同時保持高功率密度和耐用性,仍然具有挑戰性。雖然通過合金化和納米結構策略制備了新的催化劑,但它們的性能通常通過旋轉圓盤電極(RDE)技術進行評估,并且很難轉化為膜電極。在膜電極組件(MEA)的催化劑層(CL)中,ORR發生在氧-水-催化劑三相界面。要發生反應,氧氣必須穿過幾個納米的離聚物成分,并遇到巨大的傳質阻力。因此,優化三相微環境對于最大限度地提高PEMFC中催化劑的活性至關重要。
離聚物是質子交換膜和鉑催化位點之間的質子導電鏈,是PEMFCs中三相微環境的主要組成部分。目前,全氟磺酸聚合物(PFSA或Nafion)是使用最廣泛的離聚物。然而,PFSA不可避免地被緊緊地覆蓋在催化劑上,這會導致高氣體擴散阻力。離聚物和水的擴散阻力占總氣體阻力的80%,其余主要來自次生孔隙,次生孔隙是指存在于團聚體之間的>20 nm的孔隙。此外,Nafion中的-SO3H基團可以強烈吸附和占據Pt表面的活性位點,這可以降低Pt活性,從而降低相應的質量活性(MA)和功率密度。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王博教授和馮霄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在Science上發表成果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based porous ionomers for high-performance fuel cells,將基于共價有機框架(COF)的多孔離聚物應用于燃料電池中,實現了電池性能的突破。
在這里,作者通過將磺酸功能化的DhaTab-COF(SDT-COF)引入Nafion(相應的CL表示為Pt/C@SDT-Nafion)作為復合離聚物,制造了具有商用Pt/C(Pt/Vulcan)的高性能燃料電池(圖1)。SDT-COF具有由分子構建單元劃分的固有六邊形納米孔,這使CL具有更好的氣體傳輸能力。連接到孔壁的-SO3H基團確保了通道內質子的快速傳導,而Nafion有助于降低COF納米片之間的界面阻抗。SDT-COF的剛性和高孔隙度也有助于削弱-SO3H基團在Pt上的吸附。
通過對不同孔徑的其他COF以及其他剛性磺化材料進行對照實驗,證明了該COF的特殊性能。在CL中添加具有介孔孔徑的COF促進了三相界面的ORR,并改進了Pt的使用,以實現低Pt負載PEMFC的高功率密度。使用Pt/Vulcan的燃料電池中,Pt的質量活性和峰值功率密度(陰極中每平方厘米含0.07 mg Pt)均達到無COF燃料電池的1.6倍。該策略可應用于不同Pt負載和不同商業催化劑的催化劑層。
圖1. Pt/C@COF-Nafion的結構
圖2. SDT-COF的結構表征
圖3. 燃料電池性能和耐用性
圖4. 傳質性能對比


原創文章,作者:華算老司機,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2/10/15/3ff05f2c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