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北京理工大學王博教授和馮霄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在Science上發表成果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based porous ionomers for high-performance fuel cells,將基于共價有機框架(COF)的多孔離聚物應用于燃料電池中,實現了電池性能的突破。推薦閱讀:北京理工大學,最新Science!就在昨天,北京理工大學又發一篇!化學與化工學院趙之平教授和馮英楠助理教授在Science上發表文章Highly flexible and superhydrophobic MOF nanosheet membrane for ultrafast alcohol-water separation,合成了高度柔韌和超疏水MOF納米片膜,實現了酒精-水的超快分離。金屬有機框架(MOF)因其特定的吸收親和力、高設計性以及多樣的孔隙結構和尺寸而受到廣泛研究。高孔隙MOF已被嵌入聚合物基質中,以制備混合基質膜(MMM)。然而,MMM中的運輸途徑仍然由聚合物基質主導。除MMM外,襯底支持的異質外延生長的MOF膜在液體分離中的應用有限。對晶體生長和缺陷的控制不力導致分離性能不令人滿意。無機圓盤和金屬網是MOF膜報告最多的基材,但它們幾乎無法擴展。具有良好可加工性的聚合物基材是批量生產的首選。此外,與三維MOF膜相比,定向二維MOF納米片(MOF-NS)膜通常具有良好的分離性能。然而,由于剛性MOF和柔性襯底之間的沖突,MOF納米片在聚合物基質上的控制生長具有挑戰性。作者優化了膜的制備過程,沒有將MOF分散到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基質中,而是在聚合物基質(PVDF)上生長了一層連續均勻的嵌入式MOF晶種(ZIF-8),然后用PDMS涂層密封。該過程產生了具有高柔韌性和快速分子傳輸通道的蜂窩狀結構,這是MOF-NS膜最期望的結構,同時具有大比表面積和高粗糙度。用電子顯微鏡捕獲了柔性MOF-NS和垂直層間通路的可逆變形。分子模擬證實了該結構,并揭示了傳輸機制。MOF-NS中的超快運輸通道在40°C下5%乙醇-水的滲透率中表現出超高通量和8.9的分離系數,可用于生物燃料回收。MOF-NS和聚二甲基硅氧烷協同促進了分離性能。圖1. MOF-NS/PVDF膜的制備過程和結構圖2. MOF-NS/PVDF膜的高度柔韌結構圖3. PDMS改性MOF-NS/PVDF膜的滴定涂覆過程、結構和表面特性圖4. 膜的滲透蒸發性能和模擬傳輸通道以及形貌對進料流動行為的影響通訊作者趙之平教授,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863”新材料領域評審專家、國際清潔能源論壇(澳門)理事、北京膜學會監事長、《膜科學與技術》編委、Adv. Membr. 編委、分離膜與膜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專家委員會委員等。主要研究方向膜材料與分離技術、生物質能源化工。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10余項。迄今發表學術論文150余篇,其中SCI收錄期刊論文80余篇,獲授權專利11件。馮英楠,北京理工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預聘助理教授/特別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有機膜制備工藝、成膜機理與膜結構調控、膜過程傳遞理論與分離機理、膜法水處理、耐溶劑有機膜及有機溶劑納濾。榮譽獎勵:The 12th Conference of the Aseanian Membrane Society (AMS12) Travel Award, The Membrane Society of Australiasia, 2019;新加坡教育部獎學金計劃, 2007-2013。文獻信息Xu et al., Highly flexible and superhydrophobic MOF nanosheet membrane for ultrafast alcohol-water separation, Science 378, 308-312 (2022).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o5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