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界面阻抗是固態金屬鋰電池(SSLMBs)應用中的一個主要障礙。因此,了解SSLMBs中界面的原子尺度結構對其實際應用至關重要。然而,由于電池材料的光束敏感性,傳統的電子顯微鏡(EM)無法獲得這些信息。燕山大學黃建宇、張利強、唐永福等通過使用低溫電子顯微鏡(cryo-EM),揭示了基于石榴石電解質的SSLMBs中界面的原子尺度結構。圖1. 鋰/LZTO界面的構建和低溫TEM表征低溫透射電鏡觀察到LLZTO拋光表面的微裂紋,這是LLZTO中鋰枝晶生長的起源。在此基礎上,作者通過薄的氟化石墨(CFx)層和熔融Li在230℃下的簡易轉化反應,構建了一個原位形成的夾層來改變Li/LLZTO的界面。該夾層與熔融鋰表現出良好的潤濕性,在25℃時有效地將界面電阻降低到35 Ω cm2。結合低溫FIB和低溫TEM,作者發現夾層是由分散在無定形C基體中的納米晶體LiF組成的,它們是由CFx和熔融Li的反應產生的。LiF和無定形C的復合結構調節了Li+在Li/LLZTO界面上的均勻傳輸,有效地緩解了Li的體積膨脹,從而防止了Li在LLZTO中的樹枝狀生長,提高了SSLMB的臨界電流密度(CCD)和循環壽命。圖2. 對稱電池性能作為概念驗證,所制備的對稱鋰電池表現出高達3.2 mA cm-2的臨界電流密度和在1 mA cm-2條件下超過1800次循環的長壽命。此外,基于夾層和高負載LiNi0.88Co0.1Al0.02O2(NCA)正極(約為≈12 mg cm-2)的全電池在1.2 mA cm-2下進行了400多次循環,并提供了1 mAh cm-2的高面積容量,這是迄今為止報告的基于LLZTO的ASSLMB性能的一個重大進步。總體而言,這項研究提供了對SSLMBs中界面的原子尺度的理解,以及為實際應用設計無枝晶的SSLMBs的一個有效策略。圖3. 全電池性能Cryo-EM Studies of Atomic-Scale Structures of Interfaces in Garnet-Type Electrolyte Based Solid-State Batterie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2. DOI: 10.1002/adfm.202208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