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智勇&李國棟Science子刊:MOFs中構建模擬酶的納米孔用于催化 2022年10月30日 上午12:16 ? 頂刊 ? 閱讀 39 本文報道了通過將鋯節點與對苯二甲酸(BDC)配體和單羧酸調節劑結合,在典型UiO-66內制備酶模擬納米袋。 研究人員正在努力在非均相催化劑中構建人工納米袋,以實現傳統非均相催化劑上難以實現的具有挑戰性的反應。基于此,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唐智勇研究員和李國棟研究員(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通過將鋯節點與對苯二甲酸(BDC)配體和單羧酸調節劑(包括甲酸(FC)、乙酸(AC)或三氟乙酸(TFA))結合,在典型UiO-66內制備酶模擬納米袋。 在文中,作者選擇含有多種調節劑的對苯二甲酸鋯UiO-66,以研究立體化學環境對其催化活性的影響,因為UiO-66具有與苯二甲酸(BDC)連接劑的高配位數,并且對連接劑缺乏具有顯著的耐受性,而不會破壞整個支架結構。 以異丙醇催化乙酰丙酸烷基轉移氫化生成增值γ-戊內酯(GVL)為目標,作者通過引入單羧酸甲酸(FC)、乙酸(AC)或三氟乙酸(TFA)調節劑(命名為UiO-66FC、UiO-66AC或UiO-66TFA)在UiO-66內部構建了底物結合納米囊。 更重要的是,有機配體的變構效應和UiO-66納米孔內的多重弱相互作用使其催化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中,UiO-66FC的催化活性約為UiO-66的30倍,也優于最先進的多相催化劑。與關于金屬位點改變活性的吸/給電子效應的普遍共識不同,這種改進主要源于納米袋中調節劑的構象變化,以幫助在鋯位形成速率決定的六元環中間產物,該六元環由范德華力相互作用穩定。 Creating enzyme-mimicking nanopockets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catalysis. Sci. Adv., 2022, DOI: 10.1126/sciadv.add5678.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d5678. 原創文章,作者:華算老司機,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2/10/30/402e13fafa/ Science子刊唐智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贊!鮑哲南高徒,北京大學雷霆研究員,最新Science! 2024年5月3日 ?物理所吳凡教授EES:冷凍干燥技術實現高面容量、長循環壽命全固態電池 2023年10月8日 院士大佬,人生贏家,最新Nature!頂刊300篇,創造美國史上增長最快“獨角獸”! 2024年5月25日 ?北化工黃雅欽AFM:基于石墨碳氮化物的配位工程助力長壽命高容量鋰硫電池 2024年2月7日 天大鞏金龍團隊:最新Nature子刊! 2024年1月4日 燃料電池!上海交通大學,新發Science子刊! 2024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