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毅/羅奇鳴/高山/詹孝文Nature子刊:Operando光譜+DFT計算,探究Cu(Tpy)2上電催化CO2轉化機理 2022年11月4日 上午12:19 ? 頂刊 ? 閱讀 25 本文通過operando拉曼/FT-IR光譜以及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來闡明CO2RR過程的反應途徑和實時分子結構演變 利用可再生電力驅動的CO2電化學還原(CO2RR)是將CO2轉化為有價值的燃料和原料的一種有前景的方法。然而,高效CO2還原反應電催化劑的合理設計仍然受到機理認識不足的嚴重阻礙。 基于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和羅奇鳴、安徽大學高山和詹孝文等將一種研究較少的bis-tpy{[Cu(Tpy)2]Cl2?xH2O}配合物(其中tpy = 4-(4-甲基苯基)-2,2:6,2-三聯吡啶)作為模型催化劑(以下簡稱Cu(Tpy)2),通過operando拉曼/FT-IR光譜以及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來闡明CO2RR過程的反應途徑和實時分子結構演變。 研究人員首先合成了Cu(Tpy)2配合物,并將其固定在Ketjen炭黑(KB)(Cu(Tpy)2-KB)上,隨后再在玻碳(GC)電極上滴涂Cu(Tpy)2-KB。得到的Cu(Tpy)2-kB@GC表現出99.5%的高CO選擇性,在-0.6 VRHE下穩定80小時,并且其還表現出異常高的轉換效率(TOF),超過大多數先進的催化劑。 此外,結合operando光譜實驗和理論計算的結果,研究人員首次揭示了電催化CO2RR過程中活性位點轉移的接力棒式機制。 具體而言,第一個質子化步驟涉及在N位點上形成*COOH之前破壞Cu-N鍵,緊接著在中央N活性位點發生*COOH的第二個質子化步驟,隨后發生N-to-Cu活性位點轉移使得在Cu位點上形成*CO。 這種獨特的活性位點轉移使得在Cu位(0.18 eV)上形成*CO的能壘明顯低于中心N位(1.27 eV),導致隨后的低能壘CO解吸(-0.13 eV)和催化劑回收成為可能,這也解釋了為什么Cu(Tpy)2-KB@GC具有高的CO選擇性和催化耐久性。綜上,該項研究提出的方法和結果有望加速該領域的機理研究,并為合理設計開發新一代電催化劑提供了指導。 Mechanistic Insights into CO2 Conversion Chemistry of Copper Bis-(terpyridine) Molecular Electrocatalyst using Accessible Operando Spectrochemistry.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DOI: 10.1038/s41467-022-33689-9 原創文章,作者:華算老司機,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2/11/04/a91e909efc/ Nature子刊中科大催化安徽大學謝毅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三單位聯合Nature Catalysis:InGaN納米線負載AuIr,用于光催化CO2和H2O轉化為C2H6 2023年9月30日 近800篇引文、100張圖!陳維/崔屹最新Chem. Rev.綜述! 2022年9月26日 ?AEM:雙向功能聚合物電解質實現穩定固態鋰金屬電池 2023年10月9日 劍橋大學Nature: 預測乳腺癌治療反應的多組學機器學習預測器 2023年10月15日 David Sinton&李逢旺,最新Nature Synthesis! 2023年10月12日 張強教授團隊,再發JACS! 2023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