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界面相的產(chǎn)生已成為改進鋰金屬負極在可充高能電池中應用的有效策略。與通過廣泛采用的電解液工程(如鹽和含氟溶劑添加劑)引入含氟物種相比,華中科技大學孫永明等報告了一種鋰金屬復合材料的設計,其中LiF可以在液態(tài)電解液中通過溶解-沉淀機制在鋰金屬表面局部重新分布,并使高氟含量的固體電解質(zhì)界面相(SEI)形成。圖1. Li/Li22Sn5/LiF負極的作用示意及性能從概念上講,與電解液成分的電化學/化學分解不同,作者提出通過LiF的新型溶解-沉淀機制來創(chuàng)建富含LiF的SEI,用于保護鋰金屬,這可以避免含氟溶劑或含氟陰離子造成的不良副反應的發(fā)生。具體而言,Li/Li22Sn5/LiF納米復合材料通過SnF2和金屬鋰之間的自發(fā)轉(zhuǎn)化和合金化反應,通過反復壓延過程,均勻地分布在金屬鋰基體中。復合Li/Li22Sn5/LiF電極中的超細LiF納米顆粒可被溶解到電解液中,隨后在相鄰的金屬鋰表面局部再沉淀,形成整體LiF保護的金屬鋰表面,這進一步使富含LiF的SEI形成。圖2. 半電池性能結果,Li/Li22Sn5/LiF負極在碳酸酯電解液中以1 mA cm-2和1 mAh cm-2條件循環(huán)時顯示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平均庫侖效率(~99.2%),并在1 mA cm-2和2 mAh cm-2時表現(xiàn)出顯著的循環(huán)壽命,超過1600小時。當應用于具有4.0 mAh cm-2高正極面容量的鈷酸鋰全電池時,在2.8-4.5 V的寬電壓范圍內(nèi),以2:1的低負/正比,在0.5 C的100次循環(huán)后實現(xiàn)了高容量保持率~91.1%。總之,這種設計在概念上與采用廣泛使用的含氟電解液添加劑在SEI中引入氟物種的設計不同,為實現(xiàn)可靠的鋰金屬電池提供了另一種方法。圖3. 鈷酸鋰全電池性能Locking Active Li Metal through Localized Redistribution of Fluoride Enabling Stable Li Metal Batteries. Advanced Materials 2022. DOI: 10.1002/adma.202207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