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世璋等Angew:BixMOy(M=Mo, V, W)納米片助力光催化CO2還原 2022年11月20日 上午12:18 ? 頂刊 ? 閱讀 21 本文報道了一種簡單的超聲輔助化學還原策略,通過氧的缺乏在雙基光催化劑上調節特定的面。 通過引入反應位點可以優化光催化性能,但是由于對原子級結構-活性的認識有限,實際上很難在特定的光催化劑表面上進行設計。 基于此,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喬世璋教授和冉景潤博士(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一種簡單的超聲輔助化學還原策略,通過氧的缺乏在雙基光催化劑上調節特定的面。 實驗測試發現,改性后的Bi2MoO6納米片對CO和CH4的產率分別為61.5 μmol g-1和12.4 μmol g-1,是原始光催化劑的約3倍,且在20 h內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再現性。 為確定不同表面上的CO2吸附行為,對BMO和BMO-R進行了基于DFT計算的吸附能量、電荷差和Bader電荷分析。作者還評估了氧剝離引起的畸變中心周圍的Mo原子。 兩種模型的CO2吸附能在BMO-R和BMO上分別為-0.64和-0.28 eV。在BMO-R表面,由于電子(0.8 e)從BMO-R表面轉移到CO2分子上,C-O-C鍵被彎曲(134.5°)和拉長(1.27和1.25 ?)。 此外,BMO-R上較低的吸附位置表明CO2分子更容易被表面捕獲。對于BMO, C-O-C鍵沒有明顯的彎曲(178.6°)和拉長(1.17和1.17 ?)。Bader電荷分析證實極少電子(0.02 e)從表面轉移到CO2分子。實驗和計算結果表明,BMO-R對CO2的吸附強于BMO。 Facet-specific Active Surface Regulation of BixMOy (M=Mo, V, W) Nanosheets for Boosted Phot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22, DOI: 10.1002/anie.202212355.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12355. 原創文章,作者:華算老司機,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2/11/20/d7106df253/ Angew喬世璋催化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他,中國青年學者,一作+通訊,今日Science! 2024年12月13日 中山大學Angew. 玩轉MOFs,快速高效封裝酶和蛋白質 2023年11月28日 ?山大/山交院AFM: 引入共價有機聚合物,促進COP-ZIS異質結構高效光催化析氫 2022年9月27日 同濟大學,最新Nature子刊!Pt單原子摻雜Ru/RuO2異質界面設計優化HER活性! 2024年2月29日 清華大學Nature Materials:將傳統的1000度降低到室溫! 2024年3月30日 MOF,最新Nature子刊! 2024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