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催化CO2還原反應(CO2RR)是一種綠色環保的降低CO2排放的有效方法。分子催化劑以其精確的催化位點和可調配體等優點,在電化學CO2還原反應(CO2RR)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深度還原產物的活性不足和選擇性低限制了分子催化劑在CO2RR中的應用。近日,復旦大學鄭耿鋒課題組報道了一種供體-受體修飾的銅卟啉(CuTAPP),其中連接的氨基向CuN4中心位點提供電子以增強CO2RR活性。以1M KOH為電解質,在流動池中進行了電化學CO2RR實驗。CuTAPP催化劑在無CO2存在時的起始電位比有CO2存在時的起始電位更負,在-1.83 VRHE下的電流密度達到720 mA cm-2;CuTAPP的還原產物包括H2、CO、CH4和C2H4,主要產物為低電位下的CO (FECO≈47.7%,-0.63 VRHE)和較高電位下的CH4(FECH4≈54.8%,-1.63 VRHE),并且CuTAPP具有最低的H2選擇性(FEH2<30%)。CuTAPP還具有優異的穩定性,其可在500 mA cm-2電流密度下連續運行10小時而沒有發生明顯的電壓和結構變化。利用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研究了CuTAPP的催化機理。在CuTAPP中引入氨基導致最高占用分子軌道-最低未占用分子軌道(HOMO-LUMO)間隙縮小,這有利于加快電化學CO2轉化為CH4的電子轉移。此外,CuTAPP吸附氫的能力減弱,可以更有好地產生表面*H,有助于CO2轉化為CH4的多步質子偶合電子轉移反應(PCET)的發生。*CHO在CuTAPP分子的Cu位點上的吸附導致外圍氨基上的電子密度減少,表明從氨基到CuN4位點(即D-A結構)的電子轉移,然后到吸附的* CHO中間體。綜上所述,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清楚地表明,基于氨基的D-A結構的引入使得在CuTAPP上的表面電子構型的調制成為可能,從而促進了電子轉移的形成并促進了CO2轉化為CH4。Promoting Electr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to CH4 by Copper Porphyrin with Donor–Acceptor Structures. Small, 2022. DOI: 10.1002/smll.202205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