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成年小嫩xb,嫰bbb槡bbbb槡bbbb,免费无人区码卡密,成全高清mv电影免费观看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Adv. Mater.、Nat. Commun.、Angew.、AFM等八篇頂刊!

1. Adv. Mater.:首次報道!重構MOF作為穩定的OER電催化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根據設計的骨架結構重構金屬有機骨架(MOFs),為實現優異的OER電催化性能提供了突破的機會,但由于合成過程中的重大挑戰,很少研究。基于此,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楊世和教授、昆明理工大學張利波教授和胡覺教授、香港理工大學黃勃龍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首次報道了通過精確重建MOF結構,即在活性位點具有不同配位環境的MOF-74-Fe到MIL-53(Fe)-2OH,制備了一種穩定的OER電催化劑。制備的MIL-53(Fe)-2OH催化劑在10 mA cm-2時的過電位為215 mV,Tafel斜率為45.4 mV dec-1和在300 mV過電位時周轉頻率為1.44 s-1,是商用IrO2催化劑(0.0177 s-1)的80多倍。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揭示了這兩種MOFs不同的電子結構。從費米能級(EF)附近的電子分布發現,MOF-74-Fe的成鍵軌道以碳鏈為主,只有有限的Fe位貢獻,導致Fe的電活性相對較弱。在MIL-53(Fe)-2OH中,Fe位點表現出高度富電子特征,表明高電活性。同時,酚基的O位點和連接點有利于MIL-53(Fe)-2OH內的電子轉移,從而提高OER性能。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Fe-3d軌道表現出3.43 eV的eg-t2g大分裂,導致MOF-74-Fe中存在較大的電子轉移障礙。OH-s, p軌道位于較深的位置,主要起到電子儲層的作用,Fe-3d與OH-s, p軌道之間有限的重疊增加了點對點電子轉移的難度。MIL-53(Fe)-2OH中Fe-3d軌道的eg-t2g分裂顯著減輕到1.19 eV,更有效的電子從MOF轉移到中間產物。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Rationally Reconstruc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s Robust Oxygen Evolution Electrocatalysts. Adv. Mater., 2022, DOI: 10.1002/adma.202208904.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208904.
2. Nano-Micro Lett.:Zn-PCN在可見光下催化整體水分解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聚合物氮化碳(PCN)具有用于收集太陽光和驅動水氧化還原反應的合適的帶結構,但其電荷轉移能力較差,表面反應動力學緩慢,限制了其用于水分解的光催化活性。基于此,西安交通大學沈少華教授(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一種新的中間配位策略,并合成了原子分散的鋅配位三維(3D)海綿狀PCN(Zn-PCN)。得益于源自3D多孔結構的豐富的表面活性位點,Zn-PCN在可見光下光催化整體水分解,產生H2和O2的化學計量比為2: 1,H2的生成速率為35.2 μmol h-1 g-1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DFT計算,以測定錨定Zn單原子對PCN電子構型的影響。能帶結構和態密度(DOS)計算結果表明,對于PCN, C 2p和N 2p軌道都參與導帶(CB),而價帶(VB)由N 2p軌道主導。隨著Zn單原子的引入,Zn 3d軌道對Zn-PCN的CB有很大的貢獻,在VB上方約2.07 eV處出現了一個新的與Zn相關的間隙能級。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同時,Zn-PCN的帶隙較BCN增寬,與引入Zn單原子后光吸收邊的藍移一致。其中,不同的Zn單原子加載量并沒有明顯改變Zn-PCN的帶隙。當Zn單原子負載含量較高時,Zn-PCN的功函數較小,表明Zn-PCN載流子濃度較高,有利于電荷轉移能力和電子激發。從差分電荷密度圖可以看到Zn-PCN中電荷的重新分布,空穴主要富集在Zn單原子上,電子聚集在相鄰的C和N原子上。這種局域電荷分布將氧化還原活性位點在空間上相互分離,抑制了光生電子-空穴對的重組,抑制了H2和O2在表面的反反應。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Electron-Deficient Zn-N6 Configuration Enabling Polymeric Carbon Nitride for Visible-Light Photocatalytic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Nano-Micro Lett., 2022, DOI: 10.1007/s40820-022-00962-x.
https://doi.org/10.1007/s40820-022-00962-x.
?
3.?Nat. Commun.:Cl-Pt/LDH實現高效堿性HER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開發用于堿性析氫反應(HER)的活性單原子催化劑(SAC)是降低綠色制氫成本的有效途徑。然而,活性位點周圍的化學環境與其預期的催化活性之間的相關性尚不清楚。基于此,新加坡國立大學汪磊教授和北京化工大學劉軍楓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一種通過將鉑(Pt)原子錨定在NiFe層狀雙氫氧化物(NiFe-LDH)上制備的SACs(Cl-Pt/LDH)。測試發現,Cl-Pt/LDH表現出30.6 A mgPt-1的高質量活性和在100 mV過電位下30.3 H2 s-1的周轉頻率,顯著高于最先進的Pt-SACs和商用Pt/C催化劑。在實際條件下,利用該催化劑組裝的堿性水電解槽能獲得80%以上的高能量效率。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第一性原理模擬,以合理化堿性HER中Pt SACs的軸向-配體效應。對堿性HER在Pt-SACs上的逐級反應障礙進行了模擬,包括水解離的Volmer步驟、*OH的解吸以及隨后的H*轉化為H2。對于Volmer步驟,所有鹵素配位Pt/LDHs都比Pt(111)具有更強的水吸附能力和更大的水分解焓,導致Volmer步驟加速。其中Cl-Pt/LDH在Volmer步的能壘最小(0.073 eV)。此外,Cl-Pt-位點在Pt-SACs中也表現出最優的H結合能,導致H*轉化為H2的最有利的動力學。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雖然Pt(111)的H結合能比Cl-Pt/LDH略優化,但它的水解離步驟可能較慢,導致整體HER動力學較慢。結果表明,H結合能并不是堿性HER的唯一描述符,OH結合能也起著重要作用。計算了Pt-SACs d軌道的預測態密度(PDOS)。計算出孤立電子占據的窄Pt-5d軌道的平均能級,分別為- 0.901,-0.919,-0.977,-1.005 和-1.052 eV。計算結果表明,利用軸向配體修飾Pt單原子位點的電子結構是調節HER活性的有效策略。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Pinpointing the axial ligand effect on platinum single-atom-catalyst towards efficient alkalin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Nat. Commun., 2022, DOI: 10.1038/s41467-022-34619-5.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4619-5.
?
4.?Nat. Commun.:揭示氫吸附動力學在電催化CO2還原中的作用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精確的理解金屬-氫界面相互作用,特別是在operando條件下,對推進金屬催化劑在清潔能源技術中的應用至關重要。雖然Pd基催化劑被廣泛用于電化學制氫和加氫,但在電化學活性過程中Pd與氫的相互作用復雜,待進一步研究。基于此,南京大學丁夢寧教授和蘇州大學李彥光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通過片上電輸運測量,對Pd及其合金納米催化劑在operando電催化條件下的氫表面吸附和亞表面吸附(相變)特性進行了識別和量化,并研究了電化學CO2還原(CO2RR)與氫吸附動力學之間的競爭關系。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DFT計算,以合理解釋Pd4Ag表面的CO中毒和高甲酸鹽生成活性。作者發現Pd和Pd4Ag在不同的供氫電解質中表現出不同的CO2RR性能。K2HPO4/KH2PO4可加速H的吸附動力學,表明在CO2RR過程中Pd4Ag的相變程度的增加,從KHCO3中的0.38增加到K2HPO4/KH2PO4中的0.48。在-0.4至-0.2 VRHE范圍內,Pd4Ag上甲酸鹽FE增加約8%,證明K2HPO4/KH2PO4電解質中強質子供應和高operando相變,有利于減少CO中毒和促進甲酸鹽生成。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對比純Pd,Pd4Ag對甲酸鹽生成的電流密度和穩定性顯著增強。在K2HPO4/KH2PO4中增強的質子還原動力學促進了HER,從而導致在低過電位區域甲酸鹽FE明顯減少。作為對比,在CO2飽和的KHCO3和K2HPO4/KH2PO4中,純Pd的H/M比非常接近,K2HPO4/KH2PO4主要加速了HER活性,從而降低了甲酸鹽FE。因此,CO2RR和HER的性能都可以通過電解液環境進行調節,電解液環境從根本上決定了H的吸附平衡和動力學。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Critical role of hydrogen sorption kinetics in electrocatalytic CO2 reduction revealed by on-chip in situ transport investigations. Adv. Energy Mater., 2022, DOI: 10.1038/s41467-022-34685-9.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4685-9.
?
5. Nat. Commun.:Cu-N1O2 SA/CN助力苯選擇性氧化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開發高效、低H2O2消耗的苯選擇性氧化制苯酚(SOBP)催化劑對于實際應用至關重要,但仍存在挑戰。基于此,大連理工大學趙忠奎教授、太原理工大學章日光教授和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岳峰研究員(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通過水分子催化預組裝熱解法制備了具有單原子Cu1-N1O2配位結構的N/C材料(Cu-N1O2 SA/CN)。其在H2O2/苯摩爾比為2: 1的條件下有效促進SOBP反應,具有83.7%的苯轉化率和98.1%的苯酚選擇性。結果表明,對比Cu1-N2催化劑(190 h-1)、Cu1-N3催化劑(90 h-1)和Cu納米顆粒催化劑(58 h-1),其周轉頻率(435 h-1)更高。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DFT計算,研究了各種單原子Cu配位構型的電子性質和反應機理。由于O原子比N原子具有更強的親電性,Cu1-N1O2位點比Cu1-N2和Cu1-N3位點更有利于電荷分布,從而使CN載體與Cu原子之間的電子轉移更快。Bader電荷分析表明,Cu1-N1O2位點Cu原子向相鄰原子轉移0.966 |e|,遠高于Cu1-N2位點(0.741 |e|)和Cu1-N3位點(0.664 |e|),表明Cu1-N1O2位點具有更好的電荷轉移能力。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此外,Cu1-N1O2位點的導帶比Cu1-N3位點的導帶更接近費米能級,證明了Cu1-N1O2位點具有更好的電荷轉移能力。由于O原子的電荷轉移能力增強,親電性更強,Cu1-N1O2位點Cu-3d電子較少,意味著更多的3d軌道未被占據,有利于反應物的吸附。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Regulating electron configuration of single Cu sites via unsaturated N, O-coordination for selective oxidation of benzene. Nat. Commun., 2022, DOI: 10.1038/s41467-022-34852-y.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4852-y.
?
6. Angew. Chem. Int. Ed.:首次報道!p-n結整流連續調節SACs的電催化ORR活性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在原子尺度上,微調單原子催化劑(SACs)以超過其活性極限仍然具有挑戰性。基于此,清華大學李亞棟院士、王定勝副教授和武漢理工大學趙焱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他們借助于半導體物理理論,將二極管整流引入SACs領域,產生具有可調ORR活性的化學連續整流p-n結。以p-型鐵酞菁(FePc)作為Fe SACs的原型,選擇一系列不同功函數的金屬硫族化物作為n-型半導體支架,制備了p-n結,在原子水平上實現了連續、寬范圍的活性控制。特別是對硫化鎵(GaS),它的引入使FeN4的ORR活性增加約2.5倍。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DFT計算,從理論上驗證了該設計理念。作者選擇具有一個S空位的單層GaS的(100)平面作為表面,并在上面引入一個FePc分子,然后對其平衡位置進行結構弛豫。這種表面錨定放熱,Fe(II)中心傾向于具有dxy2dxz1dyz1dz21dx2-y21的高自旋(HS)態(S=2)。計算的投影態密度(PDOS)和磁矩的結合進一步證實了Fe中心的自旋態從中間自旋態(IS)向HS態的轉變。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此外,松弛結界面的電子密度差圖表明,電子從GaS的上表面向Fe中心轉移。需注意,Fe中心位于一個S原子的正上方,與S原子發生強烈的相互作用,導致四個異吲哚單元向上傾斜的分子畸變。這種距離為2.84 ?的Fe-S位點間相互作用類似于共價鍵,對電荷在結間的重新分配貢獻最大。合成SACs中的大多數Fe中心是裸露的,沒有任何配體,處于平原的局部環境中,表現出理想的平面構象。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Continuous Modulation of Electrocatalytic Oxygen Reduction Activities of Single-atom Catalysts through pn Junction Rectifica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22, DOI: 10.1002/anie.202212335.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212335.
?
7. Adv. Funct. Mater.:NiCo DASs/N-C助力電催化ORR和HER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調制效應顯示出提高單原子催化劑(SAcs)性能的潛力,但對孤立雙原子位點(DASs)的這種效應的深入研究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基于此,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潘原副教授(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一種Ni/Co DASs的鄰近電子效應(PEE),其錨定在N摻雜碳(N-C)基底(NiCo DAS/N-C)中,用于協同促進電催化氧還原反應(ORR)和析氫反應(HER)。得益于由四個氮(Ni-N4)基團錨定的相鄰Ni的PEE,NiCo DAS/N-C催化劑表現出優異的ORR和HER活性。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DFT計算吉布斯自由能(ΔG)圖,研究相鄰Ni-N4基團對ORR活性的影響。在Ni-N4/Co-N4體系中,O2在Ni-N4位點和Co-N4位點對應的吸附能(ΔEads)分別為-0.067和-0.551 eV,表明O2在Co-N4位點的吸附比在Ni-N4位點更穩定。OOH*傾向于在NiN4(2e?過程)被質子化并形成H2O2,而OOH*的O-O鍵斷裂成O*(4e?過程)更容易發生在CoN4。因此,Co-N4位點被認為是NiCo DASs/N-C的唯一活性位點,而Ni-N4位點不是活性中心。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在Ni-N4/Co-N4體系中,Co-N4和Ni-N4位點對應的過電位表明,Ni-N4/Co-N4體系中Co位在ORR過程中具有最低的理論過電位,其速率決定步驟為OH*的解吸。Bader電荷計算表明,Co原子在單個Co-N4和Ni-N4/Co-N4基底上損失了0.870和0.848 e?,Ni原子在單個Ni-N4和Ni-N4/Co-N4基底上損失了0.851和0.838 e?。當OH*吸附發生時,Co位點失去更多的電子,分別為1.106和1.082 e?。因此,在Ni-N4/Co-N4體系中OH*的吸附較弱,相鄰的Ni-N4基團可以明顯優化鄰近Co-N4活性中心對OH*的吸附。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Proximity Electronic Effect of Ni/Co Diatomic Sites for Synergistic Promotion of Electrocatalytic Oxygen Reduction and Hydrogen Evolution. Adv. Funct. Mater., 2022, DOI: 10.1002/adfm.202210867.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210867.
?
8. Small:分層SACs中電催化ORR動力學的增強與提高活性位點利用率相聯系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單原子催化劑(SACs)由于最大限度地利用金屬原子和增強了各種化學反應的活性和選擇性,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點。分層結構的SACs可進一步增加活動位點的數量,但是這種SACs的這些假設優勢在很大程度上未經測試。基于此,南方科技大學鄭智平教授和張新瑜博士、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鄭家新副教授(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具有分層中空結構(Fe/HH)的Fe-SAC,其在氧還原反應和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中表現出優異的活性。關于Fe/SS(具有緊湊一級結構的Fe/HH的對應物)的實驗和計算研究表明,Fe/HH中活性位點的數量和它們的利用率顯著增加,反映在速率決定步驟中間體Fe-OOH*的形成上。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DFT計算和原位ATR-SEIRAS光譜研究,以分析活性位點的利用效率對RDS中間體的形成和轉化的影響。反應從O2的吸附開始,接著活性位點結合中間體(*O2, OOH*,*O,*OH)的形成和轉化,導致H2O或OH?的形成。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中間體相對于初始態(0 V)和平衡態(1.23 V)的轉化過程中涉及的自由能的分布。在0 V時,朝著OH?最終形成的每一個正向步驟都以自由能的下降為特征,表明整個ORR過程在能量上是有利的。在1.23 V時,在第二步電子轉移過程中觀察到一個向上的過程,對應于吸附反應,ΔG=0.6 eV,表明OOH*的形成是RDS。
【催化+計算】頂刊集錦:李亞棟、黃勃龍、汪磊、李彥光、趙忠奎等人最新成果
Linking Enhanced Kinetics of Electrocatalytic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with Increased Utilization of Active Sites in a Hierarchical Single-Atom Catalyst. Small, 2022, DOI: 10.1002/smll.202205743.
https://doi.org/10.1002/smll.202205743.

原創文章,作者:華算老司機,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2/12/13/96a9d0a164/

(0)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山县| 萨嘎县| 独山县| 山东| 基隆市| 壤塘县| 安阳县| 吐鲁番市| 桐庐县| 乌鲁木齐县| 清丰县| 新蔡县| 洛隆县| 潞城市| 抚松县| 蓝山县| 瓮安县| 惠东县| 广南县| 布拖县| 卢龙县| 米易县| 浏阳市| 白山市| 炎陵县| 普宁市| 中西区| 会泽县| 靖江市| 界首市| 仙桃市| 韶关市| 昌平区| 罗江县| 深州市| 天柱县| 邵东县| 沿河| 荣成市| 平塘县| 盐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