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了!90后,首席科學家!牽頭國家重點專項項目! 2023年3月25日 上午12:19 ? 話題 ? 閱讀 5 來源丨南方科技大學 據南方科技大學官微消息,近日,科技部公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端功能與智能材料”專項立項結果,由南科大生物醫學工程系羅智副教授牽頭的“基于柔性電子材料的藥物控釋和組織再生器件”項目獲批立項,項目總經費1356萬元,國撥經費956萬元。 該項目由南方科技大學牽頭,聯合華南理工大學、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四川大學等四家單位,以臨床醫療需求為導向,結合生物材料、微納加工、生物傳感等技術,開發基于鎵合金液態金屬的柔性電子器件,并應用于藥物控釋與組織工程。 本項目負責人羅智教授,1991年出生,是南方科技大學最年輕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2013年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2018年獲瑞士洛桑聯邦理工(EPFL)優等博士學位(PhD with Distinction),并于蘇黎世聯邦理工(ETH)藥學系完成博士后研究。曾獲瑞士聯邦理工學者人才計劃(ETH Fellow)、藥學青年科學家、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德國海因茨-邁爾-萊布尼茨研究所年度論文等多項榮譽。近五年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包括PNAS, Nat. Commun., Sci. Adv., Angew. Chem. Int. Ed., Acc. Chem. Res., Adv. Drug Deliv. Rev. 等國際知名期刊;在口服藥物遞送領域科研成果已進入人體實驗階段,與多個跨國藥企長期合作。 柔性電子領域與組織再生器件的巧妙結合 利用先進的生物材料、微流控以及傳感器技術,將能夠實現智能化的再生微組織體外培養和藥物的可控釋放,有望為組織器官損傷修復領域提供創新解決方案。然而,傳統的電子電路最大缺點在于其生物相容性差和機械特性與人體器官不匹配。例如,最常見的植入式設備(如起搏器)自身剛性較大,其植入手術會傷害軟組織并引發免疫反應。 液態金屬-高分子復合柔性電子材料的體內植入是柔性電子領域的前沿方向,能夠通過原位電刺激實現不同的生理功能,如生物信號檢測、細胞增殖和轉染,藥物遞送等。可生物降解的液態金屬-高分子復合柔性電子材料為器官再生與修復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這個項目將通過微電極陣列設計和先進的刺激響應材料,實現空間、時間和劑量等多維度的藥物遞送,調控器官的培養與再生。 因此,基于柔性電子材料的組織再生器件是一種利用新型生物材料所制的醫療器械,它們可以幫助修復人體組織損傷,提高治療效果。這個項目整體更像是出自科幻小說里描述的概念,研究的是用于治療、修復或替換病損組織、器官或增進其功能的新型智能生物材料,有著巨大的臨床治療需求。 “既前沿又交叉”,在多重領域貢獻力量 對于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高端功能與智能材料”專項的項目“基于柔性電子材料的藥物控釋和組織再生器件”,羅智副教授表示:這是一個高度交叉的學科方向,它在涉及新材料的開發和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同時,也具有廣泛的應用范疇。例如,新材料的開發,包括具有生物可降解的醫用材料和柔性電子材料;材料的生物醫藥應用,包括藥物遞送到組織工程等。 因此,這個項目涵蓋了各個不同方向的前沿,整合到一起之后是一個更加先進、交叉的科研課題。羅智團隊的愿景是想要開發一種和生物體相容的柔性電子材料,能夠用于疾病的治療,比如能局部給予人體組織一些電刺激,同時釋放藥物,促進受損器官的修復,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 關于對科技發展的影響,羅智說道,把柔性電子和組織工程及藥物遞送結合的并不多,這幾個方面的研究在國內外都還是方興未艾發展的狀態,目前只有少量研究。“對于促進科技的發展,我想在柔性電子生物材料及生物醫藥方面都會有所幫助,有望解決諸多臨床難題。這個項目是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的主要方向之一,順應國家戰略的需求。” 羅智團隊的目標很明確,就是希望這個項目能為生物醫藥科技的發展盡綿薄之力。他說,目前由各類疾病、衰老、創傷導致的器官喪失或功能損傷是生物醫藥和健康領域面臨的最難克服的問題之一。 科研路漫漫,上下而求索 羅智副教授的求學之路比較順利,一路走來,他勤耕不輟,取得了不斐的成績。他在國外拿到了瑞士洛桑聯邦理工(EPFL)優等博士學位(PhD with Distinction),以及一個針對博士后等青年科學家的瑞士聯邦人才計劃。在歐洲本科畢業后直接攻讀博士的人不多,因此他在當地科研隊伍中算是比較年輕的一批。他說:“求學之路雖然漫長也辛苦,但總體還算一路坦途,我也心存感恩。” 科研路漫漫,任重而道遠。羅智團隊在科研的過程中也有苦有樂,苦味常有,而樂則是跨越挑戰后的成就感。他回憶起有一次在做大型動物實驗的時候,因為缺少相關文獻和經驗,且動物實驗周期較長,時間有限,試錯機會較少,因此時常要承受巨大的壓力。之前沒有人做過這個方向,他們是在挑戰“無人區”,摸著石頭過河。他們最終向不同領域的專家去請教,拜訪了十多位不同方向的醫生與教授,并勇于嘗試,才解決了問題。羅智說道:“我覺得做科研最重要的是不怕失敗,不斷探索,一定要有必勝的信念,要在黑暗中尋找突破口。不要害怕去尋求幫助,畢竟科學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相信最終一定會獲得勝利。” 除了最近獲批的項目外,羅智團隊在科研之路上還在不斷前行,實驗室有兩個全新的研究方向:第一是開發生物醫藥材料創新的表征技術手段。這一部分將會依托于中國中子散裂源的大科學裝置,這是國內首個中子散射儀器裝置,研究所位置在東莞。第二是針對一些特定疾病的治療,研究如何讓藥物更好的到達患者體內,進而被吸收和利用。譬如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島素,但打針會對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羅智團隊嘗試開辟口服藥,達到和注射藥物同樣的效果。如果成功研發,將會為許多患者減輕治療的痛苦,跨出巨大的一步。 對于今后的科研愿景,羅智想首先將“基于柔性電子材料的藥物控釋和組織再生器件”項目完成,在三年內構建出一套全新的器件,實現在大型動物體內移植的目標。“我們長期的愿景其實是能盡快在人體中植入器件,在醫學領域做出貢獻。但是醫藥器械的開發周期是很長的,大部分都是十年為單位,需要全面的研究,充分證明其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最終才能到人體去做實驗。我們會傾盡全力,朝夢想邁進,從而實現這一目標。”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由原來的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整合而成,是針對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社會公益性研究,以及事關產業核心競爭力、整體自主創新能力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基礎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產品,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領域提供持續性的支撐和引領。近年來,國家科技部等有關部門高度重視對青年科研人員的支持,充分激發創新潛能與活力,給予青年人才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要項目中挑大梁、當主角的機會。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03/25/3350237416/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不少學者快速起家,主要靠在高影響因子期刊上發表了多篇論文!當大家都漠視影響因子時,我國才能從論文大國成為科技創新強國! 2023年11月2日 61名,基金委公開選聘流動編制工作人員! 2023年10月14日 趙東元院士,刷屏! 2023年10月31日 重磅!基金委公布多批原創探索計劃項目資助結果 2023年1月7日 1189位杰青獲得者系統分析,發現符合這些條件,中標概率最大 2023年11月13日 看哭!40歲才博士畢業,安徽省省長寫了篇博士論文后記 2023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