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高績、科教小站據同濟大學官網消息,日前,德國國家工程院(又稱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German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正式發(fā)布2022年度院士增選結果,同濟大學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張弛教授當選德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德國國家工程院院長Jan W?rner院士向張弛教授致信祝賀。除了張弛教授外,今年還有一大批學者當選國外院士,包括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國微生物科學院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非洲科學院院士、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等院士稱號。“七院院士”——黃維2023年2月,美國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NAE)公布了2023年新增院士名單,包括 106 名院士和18名外籍院士。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工業(yè)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柔性電子國家基礎(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黃維教授,因其在有機光電子材料和器件領域的創(chuàng)新和領導地位,當選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黃維院士(圖源:科技日報)此次當選為美國工程院外籍院士是黃維院士獲得的第七個院士頭銜。此前,黃維院士已榮獲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亞太材料科學院院士、東盟工程與技術科學院外籍院士、巴基斯坦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等榮譽。1979年,黃維進入北京大學求學,師從中國化學界泰斗、中國科學院院士唐有祺教授;90年代初,赴新加坡開展“有機光電子”研究,并很快在眾多國際同行中脫穎而出。黃維說:“踏進科研領域多年來,我一直希望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建設一個代表中國最高水平,能在高新技術前沿領域參與實質性國際競爭的研究機構。”于是,在新加坡的科研事業(yè)進展順利之時,黃維選擇放棄國外的優(yōu)渥待遇,毅然選擇回到祖國。回國后,黃維先后在復旦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工業(yè)大學等高校建立先進材料與柔性電子研究基地,并取得了國際領先的研究成果。2017年建立的西北工業(yè)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柔性電子前沿科學中心),更是成為吸引海內外人才的學科高地。2020年4月,西北工業(yè)大學獲得國內首個柔性電子學交叉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柔性電子學正式成為一級學科,黃維院士也被業(yè)界譽為“柔性電子學之父”。掛帥母校十七年——楊寶峰2023年2月,經過多輪嚴格的學術評審與遴選程序,哈爾濱醫(yī)科大學楊寶峰院士當選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外籍院士。楊寶峰,中國工程院院士,藥理學專家,主要從事藥理學研究。先后就讀于沈陽藥科大學、哈爾濱醫(yī)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原同濟醫(yī)科大學),分別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88年博士畢業(yè)后,楊寶峰回到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工作。楊寶峰院士(圖源:央視網)短短十年,憑借優(yōu)異的教學和科研成果,楊寶峰從一名普通講師成長為學校的副校長。2001年,楊寶峰正式擔任哈爾濱醫(yī)科大學校長一職,并且這一干就是十七年。這十七年間,楊寶峰帶領哈醫(yī)大獲得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大獎,入選了黑龍江省高水平大學和優(yōu)勢特色學科建設高校。2020年,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疫情,楊寶峰院士再次被委以重任,成為黑龍江省新冠肺炎治愈攻堅專家組組長。時年63歲的楊寶峰帶領團隊不分白天黑夜輾轉各個戰(zhàn)場開展防控工作,他多次主持召開臨床用藥領導小組專家視頻會,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組織國內中西醫(yī)及藥學專家,提出合適的治療方案,并組織專家撰寫了《新冠肺炎藥物指導手冊》,助力一線治療工作。他說,在這個特殊時期,都要有一份光發(fā)一份熱,團結合作擰成一股繩,一定能贏。揭開“蝗災”的奧秘——康樂2023年1月,中國科學院院士康樂獲頒非洲科學院院士證書。康樂院士是國際上生態(tài)基因組學研究的主要開拓者和領銜科學家,他將生態(tài)學問題與基因組學研究手段有機結合起來,以飛蝗為研究模式系統(tǒng),研究了昆蟲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及表型可塑性,取得了系統(tǒng)性和突破性的創(chuàng)新成果。康樂院士(圖源:中國科學院大學新聞網)2004年,康樂及其團隊發(fā)表了世界第一篇蝗蟲群聚型和散居型之間基因表達差異的文章。隨后,康樂團隊自己設計了DNA芯片,通過這種基因芯片的研究,揭示了蝗蟲的種群型變因果關系。蝗災治理就可以使用行為調節(jié)劑來阻止蝗蟲的群聚承載,從而替代高污染的殺蟲劑。近30年來,康樂院士和他的團隊在國際上發(fā)表的有關蝗蟲研究的科學論文近200篇,重塑了國際蝗蟲學研究的深度和廣度。2017年7月,河北省人民政府聘任康樂院士為河北大學的首位院士校長。康院士表示,他愿意用自己的經驗,教育和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精神、積極投身到科學研究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