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軟科綜合整理
又是一年畢業季,當大多數人按部就班地完成論文、達到學校要求,沉浸在順利畢業的喜悅中時,有一群博士生可能面臨著被“降格”為碩士、甚至清退的風險。
日前,吉林大學研究生院印發《吉林大學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實施辦法》,對于在博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中期考核、論文預答辯多次未通過等不宜繼續培養者進行“分流”。

所謂分流,是指在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對研究生進行考核、篩選、分流和淘汰,對于不適合繼續進行博士研究生培養的學生,在畢業與退學之間提供多種出路方式,常見的分流方式包括直接退出、向較低一級分流培養比如博轉碩等。
以某“雙一流”高校印發的《博士研究生分流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為例,博士研究生分流出口包括結業、肄業、取消學籍、博士生轉為碩士生、退學等。

一邊擴招,一邊分流
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塔尖存在,博士教育承擔著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使命。近年來,我國博士研究生招生規模不斷增長。據公開數據顯示,我國博士招生人數從1981年的900人,擴招到2022年首次突破13萬人次,并保持繼續快速增長的趨勢。
今年3月,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表示,“全國研究生在校生規模已經達到365.4萬人,這兩年增加比例比較快的是博士生,博士生的在校生規模已經達到55.6萬人,是2012年的2倍。”
與招生人數一同上升的,還有博士研究生的延期畢業率。
據中國教育在線《2020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03年博士研究生延畢率約46.5%,在2012年延畢率突破60%后仍不斷上升,到2018年延畢率已達到64%,說明有超過六成的博士研究生無法正常畢業。
博士延畢率居高不下只因畢業太難,一名博士研究生若想順利畢業,需要修讀一定量的課程,參加必需的學術實踐活動,跨過中期考核、論文開題、寫作、預答辯、論文審查和論文答辯等多道坎,才能拿到“沉甸甸”的博士畢業證書。
可想而知,并非所有人的讀博路都能這么順利,有些博士的課題難度大,很長時間都沒能產出科研成果;有些博士的實驗周期長,論文數量少;有些博士沒有好的idea,研究課題無從下手;還有些導師的要求非常嚴格,很難滿足導師的畢業要求……在這個過程中的任何一步受阻,博士生都有可能主動或被動的,成為延畢中的一員。
在延期畢業率持續攀升的勢態下,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的呼聲日益高漲。教育部和部分高校也加強了對博士培養關鍵環節監控,為不適合繼續進行博士研究生培養的學生“另謀出路”。
早在2017年,《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就曾指出要暢通博士研究生向碩士層次的分流渠道,加大分流退出力度。到2019年2月,教育部重申對不適合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要落實及早分流。2020年,教育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求:“在博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管理中,積極支持嚴把質量關、博士研究生分流退出比例較大的培養單位。”
作為教育部確定的全國博士研究生教育改革試點高校,南京大學實施博士生資格考核,對排名在后15%的博士生實施彈性分流,同時實施博士生學業預警幫扶綜合措施以此督促博士生。工作開展一年后,延期人數減少了480人,在校博士生平均延期率也明顯下降,有效降低了延期博士生人數。
本月初,中南大學發布公告,要求做好2014-2016級博士生和碩士生學籍清理工作。近幾年,全國多所高校已經著手對超期博士生正式做出退學處理。
從目前高校具體實行的博士研究生分流情況看,還主要以自然淘汰、被動淘汰為主,清理解決入學八年以上的歷史遺留問題多,對博士培養前兩年的考核鑒定、規劃建議少,這種“行而上學,不行退出”的模式無形中提高了每一個人的讀博風險,同時也導致分流退出機制作用發揮受限。
辛苦數年、收獲了了,只能拿著碩士文憑乃至本科文憑去找工作,簡歷上八年碩士難以解釋的尷尬,他們將不得不與比自己年輕的人競爭相同的崗位,喪失了自己的經歷優勢……這對于退學或轉碩的博士生是一件無奈又窘迫的事情。
武漢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陳新忠教授提出,分流的關鍵不在于“誰留誰走”,而是幫助博士生在入學和就讀過程中做出明智的決定,以及在做出分流決定之后為其提供相應保障,讓“留下的人”和“流出的人”都能走上更適合其自身發展的人生軌道。因此,對于學習困難的博士生,設計多種分流模式,才是更加高效、更加人性化的舉動。
對于博士生分流模式的改進,武漢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陳新忠、邢曉認為應該建立招生入學、培養、答辯三階段分流,以校內分流,例如學博與專博互轉、博轉碩、轉導師、轉學科專業等為主體,以校際分流為輔助,以社會分流如退學、提前就業、返校再讀等為補充的促研成才目標體系。“留下的人”通過分流的制度化約束與激勵,激發其學習熱情和潛能,督促其更好地完成學業和科研任務;“流出的人”則能有更加多元化的選擇。
在分流退出之前,應該采取更多舉措保障博士研究生的培養環節,也正在成為越來越多高校的共識。
天津大學試行研究生培養全過程分流退出機制,通過與學院平行篩選、雙層預警退學風險生,實施學業預警報告等措施,將質量控制落實到研究生培養前半段。
導師作為博士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也在博士生的培養中充當著重要角色。華東師范大學從導師一方入手,實施“導師指導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嚴格博導崗位管理,控制導師在讀博士生數量和年度招生數量,實行副導師制度,支持導師跨學科、跨單位聯合培養指導。
每一位博士生都是在付出了巨大的成本、經過了層層激烈選拔之后獲得了就讀機會的佼佼者。對于博士生來說,上下求索的過程是艱苦而孤獨的,也許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在科研道路上走到底,選擇其他道路也不代表人生的失敗,或許還有新的風景在等著你。
而對于高校來說,在分流和退出這一重大抉擇面前,如何盡可能保障每一位博士生的權益,也應該給予更多的重視和思考。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05/18/7cdf78ca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