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蔚青學者
本文作者是一位高校青椒,陸續獲得青年基金和面上項目等
前幾天提交了青基的函評意見,上來寫一點,希望能對初次申請基金感到迷茫的朋友們一點幫助。
大多數開始申請基金的朋友們關注的問題無非是:1)代表作重要不重要;2)關系是否重要;3)本子怎么寫;4)評審專家怎么給出評價。
我僅根據自己的認識以及經歷做一點討論,不對的地方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1)代表作重要不重要?
這個回答是肯定的。
自然科學,很多東西是可以量化的,本子可以潤色打磨,但是前期工作需要時間的積累,有個好的工作基礎自然容易獲得批準。
但代表作不是絕對的,我第一次申請青年基金的時候,JACS ACIE 子刊之類的文章已經有近10篇,但是依然被干死。評審意見可能是ABC。A直接對前期工作給出了很好的評價。B說的很中肯,前期工作沒問題,但是申請的項目與博士期間的工作關聯度太大。C主要是因為學術觀點上的沖突,最后上升到對我個人的否定。其實有不少和我一樣,剛回國一堆文章,卻拿不到基金的情況,究其原因可能是對國內的不了解,科研與人是分不開的。
2 )關系是否重要?
當然重要,對于青年基金,在其它條件相似的情況下,會優先支持大佬的底子或者平臺較好的老師。別說不公平,國家給出幾十萬的支持,肯定希望這些錢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3)本子怎么寫?
這個很復雜。主要在幾個方面:
(1)邏輯自洽。本子讀下來,給人的邏輯感很強。從自己的學科背景出發,能很好的提煉出學科目前遇到的科學問題,從實驗或者理論上對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這點不是博士期間發幾篇論文就能明白的,要保持長期的閱讀,和對工作的思考,平時的積累很重要。
(2)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案。研究內容說的是做什么,研究方案說的是怎么做。無論是內容和方案,其實在前面的引言中都要有理有據的進行適當的闡述,論證。讓評審專家看到后,知道是有的放矢。
(3)研究基礎。雖然規定只上傳5篇代表作,但是并沒有限制在研究基礎中對自己之前的工作進行總結。但是要切記,青年基金是人才項目,支持的是獨立開展科研的能力。千萬不要給評審專家留下是博士期間工作的簡單延續的印象,一旦有這樣的印象,前期工作反而會起到負面效果。
4)評審專家看什么?
我也是才開始評本子,依然在學習中。
首先,我會看工作基礎,基礎這東西對理工科來說是實打實的,做不了假。
其次,我會把本子通讀幾遍,看看申請人的邏輯自洽性如何,對于學科前沿性以及發展方向是否有較好的認識,對于科學問題的剖析與解決辦法在理論上是否可以實現。如果在獨立工作后有相應的預研或者成果,我會優先支持。
最后,我會看下申請人的平臺。
平臺好,條件好,更容易出成果。但如果是雙非高校的老師,能做出更好的成果,我一般也會優先支持。雙方無論從資源、生源等各個方面均處于弱勢,如果在這樣的條件下依然能夠做出更好的工作,為什么不能得到更好的支持。另外,注意本子盡量避免與現有學術觀點的沖突,我個人歡迎學術沖突,如果觀點和我所持的觀點相反,只要能說服我,我會給優先支持。但是,并不是所有專家態度都相同。
最后,近幾年的青年基金和面上基金基本上是小同行在審,可以說是很熟悉,所以濫竽充數的可能很低,不要報著僥幸心理。拿到基金后,一定要有和基金相關的課題研究,基金結題的時候是要看的,這關系到下一個基金的命中率。基金結題時候需要填寫結題報告,注意把重要的基金的基金號放到第一個,對結題有幫助。
希望每一個奮斗的青椒的努力都能有所收獲!預祝各位成功!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05/18/fd8ed8d9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