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Advanced Materials》接收與材料領域相關的頂尖科研成果,一直是材料領域期刊的扛把子,其在國際材料領域科研界上享譽盛名。2021年期刊影響因子32.086,5年影響因子32.095,JCR1區,中科院1區。 2023年6月1日,《Advanced Materials》在線撤回了題為《Phosphorus-Rich Colloidal Cobalt Diphosphide (CoP2) Nanocrystals for Electrochemical and Photoelectrochemical Hydrogen Evolution》、《Colloidal Cobalt Phosphide Nanocrystals as Trifunctional Electrocatalysts for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Powered by a Zinc–Air Battery》兩篇研究論文。詳情報道可見:撤稿!同一作者三年四篇頂刊,卻接連遭撤稿,還是同一理由!6月8日,《Advanced Materials》在線撤回了題為《Highly Sensitive MoS2?Humidity Sensors Array for Noncontact Sensation》的研究論文。類似地,該研究論文被發現存在嚴重的數據造假問題。據撤稿聲明指出,原文在圖3b、4f和S3a中出現了數據完整性問題,這是由于圖編譯和數據分析過程中的錯誤造成的。因此,編輯認為該論文的結論是無效的。我們一起重溫這篇原文:二維材料因具有較高的原子暴露比,在濕度傳感應用中表現出巨大的潛力。因此,材料表面的質量成為敏感感知的關鍵點。該研究報告了一種集成的、高靈敏度的濕度傳感器陣列,該陣列基于具有超潔凈表面的大面積、均勻單層二硫化鉬(MoS2)。器件遷移率和開/關比隨著相對濕度從0%到35%的變化而線性下降,從而導致超過104的高靈敏度。可逆的水物理吸附過程導致了短的響應和衰減時間。此外,在柔性襯底上的器件陣列表現出穩定的性能,表明其在未來的非接觸界面定位應用中具有很大的潛力。該研究工作發表于2017年7月10日,至今被引次數278次。據Web of Sciences平臺檢索,該研究論文也是高被引文章。在原文中,作者報告了一個集成的ML-MoS2濕度傳感器陣列,具有非常高的濕度測繪靈敏度。這些器件是由化學氣相沉積(CVD)生長的大面積連續ML-MoS2薄膜制成的。為了保持ML-MoS2固有的高電子質量,作者通過Au輔助剝離技術對ML-MoS2薄膜進行了圖案化。具有超清潔表面的ML-MoS2圖案化膜是高靈敏度的關鍵,消除了傳統工藝引起的污染和鈍化的影響。其中,作者測試了濕度傳感器在10%相對濕度下的動態穩定性試驗。如下圖b(原文圖3b)所示,原文解釋道:當水蒸氣抽出后,電阻可立即恢復到原來的值,顯示出該傳感器具有可重復性和穩定的濕度傳感性能。然而,我們也不難發現,在循環動態測試過程,所采集數據節點貌似是循環重復的。由于上述數據難以令人信服,這直接導致基于柔性基底負載的濕度傳感器件在實時濕度傳感測試中的數據的可靠性也難有說服力,如下圖f(原文圖4f)。此外,該研究論文中,在支撐信息(Supporting Information)部分,作者并未提供圖S3,但卻提供了圖所表達的各類信息。因數據明顯重復、捏造而被撤稿在近年來屢見不鮮。例如,曾有一篇《Nature Catalysis》題為《Theory-guided Sn/Cu alloying for efficient CO2?electroreduction at low overpotentials》的研究論文。其中,作者測試了催化劑的循環穩定性,作者無法完全解釋原文圖4f的計時安培計圖中的偽周期噪聲模式,隨后同意撤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