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卷!院士也來申請國自然面上項目,網友:青年科研人兩眼一黑的程度 2023年7月8日 上午12:19 ? 話題 ? 閱讀 9 來源丨募格學術整理自小紅書、小木蟲論壇、知乎、百度百科、生物學霸等 科研難做,難在發(fā)論文和申基金。兩者相比,基金或許更難上一籌。 每年到國自然基金評選階段,那真是千萬大軍擠獨木橋,有人歡喜有人憂。 近幾年,有不少科研人表示,國自然基金越來越卷了。更有人在小紅書上吐槽,現(xiàn)在連院士都來搶面上項目了。 面上項目也叫一般項目,照顧的面比較大,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系列中的主要部分,其經費額約占科學基金總額的60%。 根據(jù)小紅書上的截圖,在小木蟲論壇,有人發(fā)帖稱在面上項目那見到了院士的名字。 圖源:小木蟲 這更是引來一眾網友共鳴。 表示這早不是稀罕事了,院士或者高校校長申請面上,這幾年一直都有。 圖:水木論壇 圖:小紅書 青椒:卷!太卷了! (注:此處的青椒指青年教師) 也有不少青椒在底下哭訴,怪不得現(xiàn)在申請面上越來越難。大佬也下場搶年輕人資源,太卷了…. 畢竟本來院士申請項目都應該是重點研發(fā)的、科研經費多的大項目。但現(xiàn)在壓力已經傳導到需要和普通科研人擠占小項目了。 近幾年,不少方面都透露出了青年教師在高校生存壓力逐漸變大的事實。根據(jù)學術橋做的2022年國自然分項資助情況統(tǒng)計。國自然平均資助率僅 16.73% 左右,也就是說在申請中有 20 多萬個項目是注定陪跑。 圖片來源:學術橋 就連生命科學部的會評專家,施煥中教授也在2022年評審結束后發(fā)文感慨“太卷了”: “參加今年的國自然評審,沒啥特別的感覺。如今申報國自然,也是內卷得厲害,?眾多的大咖也來搶食金額并不多的面上項目。 ? 幾乎所有的申請書寫得都非常漂亮,不看申請人的工作基礎和研究背景,已經不容易判斷出申請項目水平的高低。部分得益于專業(yè)人士的鼎力相助,一些申請書中的“工作基礎”部分整理得分外精美。紅紅綠綠的流式圖、熱圖、單細胞測序圖等,能讓人眼花繚亂,應接不暇。” 也有科研人員在社交平臺分享自己的申請國自然焦慮過程…. 都上會了,可能是AAB,結果還是被刷了… 圖源:小紅書 對于青年科研人來說,國自然,儼然成了他們需要攻克的另一種“上岸”。 那么為什么國自然的申請難度對應出了青年科研人員的生存難度? 這還要從國自然對青年科研人員的重要性說起。 在我國目前的學術環(huán)境下,很多單位比如高校、三級醫(yī)院,有基金才能晉升,有基金才能做研究生導師、教授。 國自然基金對于上升期的科研人來說,中了才意味著職稱編制指日可待。 在一些社交平臺上,甚至還有落榜者表示,不光是職場失意,沒中基金情場也差點沒了。 圖片來源:知乎 甚至還有高校的附屬幼兒園,在幼兒園放榜時,張貼出了幼兒園小朋友的父母獲得國自然資助的情況。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隱約透露出一種想通過榜單暗自炫耀和相互競爭的感覺。 當然最后也是被罵慘了,幼兒園緊急刪除了這些圖片。 畢竟卷到高校里都夠讓人難受的了,現(xiàn)在居然還想從幼兒園就開卷? 那可真是有點,卷不動了啊!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07/08/42de5a63fe/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最強”博士論文答辯陣容:6位院士,副院長任答辯秘書! 2023年10月30日 他讀博期間連發(fā)3篇Science,28歲任武大教授后再發(fā)Nature! 2023年11月6日 重磅!教育部印發(fā)《關于加強高校有組織科研 推動高水平自立自強的若干意見》 2023年10月15日 研究生SCI投稿比慘大會:一年投稿11次,一稿10投…… 2024年2月22日 如何一眼就分辨出本科、碩士和博士? 2023年11月8日 北京等地將取消教師編制施行末位淘汰?官方回應 2023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