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丨顏寧微博@nyouyou、科研大匠
7月8日,著名生物學家、深圳醫學科學院(籌)創始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顏寧新發布的一條微博,稱她最近參加了一次博士生推免面試,能進入這一輪面試的人,基本都是國內生物醫藥領域資質最好的本科生和碩士生。有些還發表過不止一篇學術論文。
在常規問答之外,顏寧問了幾乎所有人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但結果:
“20多位同學,卻沒有一位的回答讓我眼前一亮。”
“近一半的同學表示還沒想過這種問題”,這也在學術圈、特別是科研新人中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微博全文如下:
圖源:顏寧微博@nyouyou
【說教味甚濃,不喜勿入;若有冒犯,非我所愿,提前道歉;拋磚引玉而已】
最近參加了一次博士生推免面試,能進入這一輪面試的基本是國內生物醫藥領域所能招到的資質最好的本科生和碩士生了。在常規問答之外,我問了幾乎所有人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但是20多位同學,卻沒有一位的回答讓我眼前一亮(被我嚇到的同學們也不用怕,顏老師從做助教開始的習慣就是問最刁鉆的問題,打最高的分數;前者是逼著人去思考;后者么,我一直認為考上大學以后,分數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我問的問題是:
假設時間來到10年后,你已經成為一名PI(Principal Investigator, 即獨立帶領一個實驗室的博導),你擁有所需要的所有資源(優秀的科研團隊、充足的經費、完善的實驗設備、大把的時間),那你最想探索的科學問題是什么?換一種說法,這一輩子有什么科學問題或者技術難題,你能解答或者突破,就覺得今生無憾了?
也許是因為這個問題太非典型、面試太緊張,近一半的同學誠實地表示現階段還沒想過這種問題、一時半會想不出(非常感謝你們的誠懇,這也是很好的答案);有的同學講的是文獻里特別具體的小問題;有的同學泛泛說一些感興趣的領域,但當問起哪些實驗室是此方向時,卻又一臉茫然……
這些同學的課業成績都很高,否則也進不了面試;甚至有些同學發表過不止一篇學術論文了(但除了其中一位以外,隨便問一個論文中涉及到的實驗細節,卻又講不大清楚……)。
我反思了一下是不是針對本科生問這個問題太早了,但總期待著有一兩位同學能腦洞大開地講講—生老病死都是生命科學研究對象,真的就沒有讓人發自內心想鉆研的么?
其實這個問題也是我過去幾個月與年輕PI們聊天最常說到的主題之一:你們有這么好的起點和支撐條件,一定要dream big & aim high!沒必要只到文獻里尋找你的科學問題,因為這樣的問題大多已經不是真正原創的了;也不要總是循著你之前PhD或博后實驗室的方向、套路走下去;不給自己設限制條件地到大自然里、臨床中、社會上去觀察,你會發現時時處處都有好問題。
人類的知識才多一點兒啊,那么多未解之謎等著我們呢;過去幾年十幾年的科研訓練給你的是能力、是武器、是科學方法,做了PI,天高任鳥飛,第一步最重要的就是尋找值得你和團隊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的問題。
這其實也是說給自己的。共勉
圖源:顏寧微博@nyouyou
原創文章,作者:菜菜歐尼醬,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07/10/dad232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