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鋅離子電池具有包括高豐度、低毒性和本征不可燃性的顯著優勢。然而,由于枝晶生長和腐蝕反應不受控制,這種電池表現出嚴重的不可逆性,這限制了它們的實際應用。
圖1 溶劑化鞘結構的表征
北京理工大學陳人杰、黃永鑫等受其獨特的分子識別特性的啟發,篩選出具有與Zn2+離子直徑相同的內腔尺寸的超分子冠醚作為大環宿主,以優化Zn2+配位環境,從而抑制H2O分子的反應性,并誘導原位形成有機-無機混合雙重保護界面相。
冠醚中高度規整的低聚環氧乙烷單元賦予其獨特的分子識別能力,這使其能夠根據內腔的大小與金屬離子特異性結合,而大環體的外部則是疏水的,這就抑制了水引起的析氫反應和鋅負極腐蝕。
圖2 半電池性能
此外,原位組裝的界面相具有”離子篩”效應,可排斥H2O分子并促進Zn2+的快速傳輸,從而抑制副反應并使Zn2+離子均勻沉積。因此,Zn||Zn對稱電池中的Zn負極顯示出較長的循環壽命,在2.0 mA cm-2/2.0 mAh cm-2條件下運行超過1360 h,相當于1.36 Ah cm-2的超高累積沉積容量。
同時,Zn|||Cu半電池的CE值高達 98.4%。此外,添加了冠醚添加劑的Zn||LMO全電池在200次循環后的保持率提高了70%,從而證明了實現非枝晶Zn負極并延長其使用壽命的策略大有可為。
圖3 Zn||LMO全電池性能
Molecular recognition effect enabled by novel crown ether as macrocyclic host towards highly reversible Zn anode. Science Bulletin 2023. DOI: 10.1016/j.scib.2023.08.024
原創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08/30/be53d40e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