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過渡金屬氧化物材料而言,高Ni含量是獲得高比容量的有效方法。然而,理論容量是由過渡金屬離子的一定量可變電荷決定的。比電壓窗口中容量的增加可能歸因于堿離子更容易傳輸,而不是更多的活性元素。圖1 所獲樣品的結(jié)構(gòu)和價態(tài)華南理工大學劉軍、香港城市大學劉奇等借用鋰離子電池中富鎳材料的理論,在P2-型層狀氧化物材料中加入過量的鎳元素,形成Jahn-Teller活性Ni3+離子。研究顯示,約25%-61%的Ni3+離子可有效促進Na+離子的脫嵌,這是因為Na+的擴散能壘降低,吸附能增加。因此,優(yōu)選的”富鎳”材料Na0.67Mn0.45Ni0.22Co0.33O2(Ni-R1)在2.0-4.25 V的電壓范圍內(nèi)顯示出114 mA h g-1的可逆比容量。當電流密度增加到1 A g-1時,比容量仍為100 mAh g-1,1000次循環(huán)后的容量保持率為 80%。圖2 電化學性能深入的研究證明,在合成階段,Jahn-Teller活性Ni3+離子能有效調(diào)節(jié)周圍離子的價電子分布。然而,當Ni3+含量增加到74%時,它將促進Jahn-Teller畸變,從而使電池倍率性能急劇下降。總體而言,該研究提供了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可在合適的電壓范圍內(nèi)增加容量,以滿足應用需要。圖3 提高容量的機制Regulating electron distribution of P2-type layered oxide cathodes for practical sodium-ion batteries. Materials Today 2023. DOI: 10.1016/j.mattod.2023.06.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