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催化CO2還原(CO2R)制備高附加值的C2+多碳產品作為加速碳中和轉變的有效途徑受到廣泛關注。目前,銅基材料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催化劑,可將CO2高選擇性轉化為烴類和/或醇類產物。因此,人們花費了大量的精力來研究氣相進料CO2R反應器(即以氣體擴散電極為基礎的反應器)中的銅電極,以期獲得優異的性能。氣體擴散電極(GDE)的制備,特別是催化層的沉積,是獲得優異性能的關鍵。受燃料電池制備技術的啟發,噴涂技術被廣泛應用于構建銅基CO2R發電裝置,但其CO2還原性能仍處于起步階段。最近,在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上濺射銅被證明可以提高CO2R的選擇性(特別是對多碳產品(C2+產品)),但其高成本可能阻礙未來CO2R電解槽的大規模實施。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更方便、更經濟的GDE制備方法,以提高CO2R的選擇性和活性。近日,新加坡國立大學汪磊和浙江大學陳寶梁等分別以乳酸(LA Cu2O)和乙酸(AA Cu2O)為典型添加劑,以及不采用添加劑(ED Cu),采用直接電沉積法在GDE上制備了Cu/Cu2O和多晶銅材料。隨后,研究人員將這三種樣品與化學合成的Cu2O納米立方體(噴涂法制備的GDE)在相同條件下進行CO2R測試。其中,LA Cu2O在較寬的電流密度范圍(100-750 mA cm-2)內對C2+的選擇性達到80% (其中乙炔含量為60%);并且,LA Cu2O在300 mA cm-2電流密度下電解20 h,CO2R的選擇性幾乎沒有變化。此外,研究人員在H型電解池中研究了這些銅材料的效能。同樣,LA Cu2O表現出最高的C2+選擇性(乙烯為主要產物),其在?1.18 VRHE下的乙烯法拉第效率超過45%。動力學和機理分析實驗表明,Cu(100)的比例以及Cu(100)和Cu(111)之間的界限在C2+產物的形成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與Cu2O納米立方體相比,改進的ECSA和豐富的活性位點(即晶界和缺陷)是LA Cu2O的CO2R活性更高的主要原因。綜上,該項工作證明添加劑輔助電沉積為工程化銅表面提供了新策略,有助于進一步提高CO2電解反應的活性、選擇性和穩定性。Additive-Assisted Electrodeposition of Cu on Gas Diffusion Electrodes Enables Selective CO2 Reduction to Multicarbon Products. ACS Catalysis, 2023. DOI: 10.1021/acscatal.3c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