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成年小嫩xb,嫰bbb槡bbbb槡bbbb,免费无人区码卡密,成全高清mv电影免费观看

韓布興院士/孫曉甫,最新Angew.!FE最高達98.4%!

韓布興院士/孫曉甫,最新Angew.!FE最高達98.4%!
成果簡介
可再生能源驅動的硝酸鹽(NO3)電還原成氨(NH3)作為一種綠色環保、有前景的Haber-Bosch工藝替代品,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然而,其緩慢的動力學阻礙了它的大規模應用。
基于此,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韓布興院士和孫曉甫研究員(共同通訊作者)等人報道了通過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含N物種(*NO3和*NO2)在不同金屬摻雜Cu上析氫反應(HER)的結合能和自由能,發現鋅(Zn)是一種很有希望的候選物質。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作者設計并合成了Zn摻雜Cu納米片(Zn/Cu-x),所制備的催化劑在NO3轉化為NH3中表現出優異的性能。
結果表明,在-0.85 V條件下,在含有0.5 M K2SO4和0.1 M KNO3的電解液中,NH3的最高法拉第效率(FE)可達98.4%,產率為5.8 mol g-1?h-1。此外,在較寬的電位窗口和較寬的濃度范圍(從0.001 M到1 M NO3)內,FE可以保持在90%以上。
詳細的實驗和DFT計算表明,Zn摻雜可以調節中間體的吸附強度,增強NO2的轉化,使得*NO吸附構型轉變為橋式吸附,降低能壘,從而使NO3轉化為NH3具有優異的催化性能。
韓布興院士/孫曉甫,最新Angew.!FE最高達98.4%!
研究背景
電催化還原小分子(CO2、N2和硝酸鹽等)是生產增值化學品和儲存可再生能源的一種很有前途的策略。其中,NH3是化肥生產的關鍵原料,也是化學工業中各種過程的關鍵原料。
然而,傳統的Haber-Bosch方法長期存在高能耗和污染問題,因此對開發綠色可持續的NH3合成方法至關重要。硝酸鹽(NO3)電還原反應是一個復雜的八電子轉移反應,是在溫和條件下生產NH3的理想方法。
銅(Cu)基催化劑具有良好的結合和活化NO3的能力,是硝酸鹽電還原的重要催化劑。由于某些含N的反應中間體(*NO2等)的強吸附,裸露Cu會迅速中毒,導致反應活性和穩定性較低。因此,開發有效的Cu基催化劑來調控反應中間體與活性位點的相互作用及其動力學過程,對于提高NO3轉化為NH3的效率十分重要。
研究表明,過量吸附*NO2會導致Cu表面中毒,阻礙后續反應,而吸附不足導致*NO2大量解吸,導致NO2積聚,不利于后續加氫過程。在Cu中引入修飾元素有助于電子云密度的重新分布和d-帶中心的偏移,調節中間體的吸附強度。因此,在適當范圍內的最佳吸附條件有利于反鍵軌道的填充,從而有利于*NO2的活化。同時,*NO的不同吸附構型和反應途徑也會影響脫氧和加氫步驟。
圖文導讀
理論計算與表征
通過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作者篩選了不同的金屬摻雜Cu(111)模型,以確定NO3轉化為NH3的催化劑。首先,作者以*NO3吸附能(ΔEads(*NO3))和HER的Gibbs自由能(ΔG(HER))作為描述符,對9種潛在模型進行評價,以Cu為參考,確定了Au、Zn和Fe作為同時具有中等*NO3吸附能力和抑制HER能力的摻雜金屬。
然后,作者研究了*NO2吸附能ΔEads(*NO2),縮小篩選范圍。結果表明,Fe摻雜Cu的ΔEads(*NO2)與未摻雜Cu的ΔEads(*NO2)幾乎相同,而Au摻雜Cu表面的*NO2結合過弱可能會阻礙*NO2的活化和質子化。因此,Zn摻雜Cu具有中等含氮物種(*NO3和*NO2)的吸附能力,以及較低的HER活性,是有希望的候選材料。
此外,作者還構建了三個不同Zn含量的模型,分別計算了它們的ΔEads(*NO3)、ΔG(HER)和ΔEads(*NO2),其中2Zn摻雜Cu為優化模型。投影態密度(PDOS)表明,在2Zn摻雜Cu后,Cu 3d、N 2p和O 2p的結合態重疊程度較低,因此Zn摻雜Cu表面的*NO2結合能較低,可防止Cu表面的中毒,有利于后續的加氫反應。
韓布興院士/孫曉甫,最新Angew.!FE最高達98.4%!
圖1. 篩選Cu基催化劑
韓布興院士/孫曉甫,最新Angew.!FE最高達98.4%!
圖2. Cu基催化劑的表征
在0至-1.0 V電位范圍內,當NO3存在時,所有催化劑的電流密度逐漸增大,表明還原反應的發生。Zn/Cu-2.3的電化學活性最好,在-0.55 V下,其電流密度為185.8 mA cm-2,分別是Cu、Zn/Cu-1.1和Zn/Cu-5.5的1.8倍、1.4倍和1.4倍。在所有電位下,NH3、NO2和H2的總FE都在100%左右。Cu/Zn-2.3在-0.55 V時NH3?FE最高可達98.4%,在-0.45 V至-0.75 V的寬電位范圍內NH3?FE保持在90%以上
在Zn摻雜后,Zn/Cu-1.1、Zn/Cu-2.3和Zn/Cu-5.5的NH3?FE最大值分別比未摻雜Cu的64.6%提高了20.1%、33.8%和25.0%,可能是Zn的摻入提高了NO2的轉化率。
在-0.85 V下,NH3的產率比Zn/Cu-2.3提高到5.8 mol g-1?h-1,分別高于原始Cu、Zn/Cu-1.1和Zn/Cu-5.5。經過20次循環后,Zn/Cu- 2.3的NH3?FE和產率下降并不明顯,而原始Cu經過4次循環后FE和NH3的產率都顯著降低。
韓布興院士/孫曉甫,最新Angew.!FE最高達98.4%!
圖3. 催化性能
機理研究
*NO是NO3轉化為NH3的過程中另一個重要的中間體,通過NO2中一個N-O鍵的斷裂形成。作者發現*NO在兩種催化劑上的主要吸附方式不同,其中Zn/Cu-2.3表現為橋式吸附,Cu表現為頂部吸附,可歸因于摻雜Zn后Cu的電子密度增加。結果表明,Zn摻雜物的電子密度降低,對O具有更高的親和力,與*NO中的O成鍵。在Zn/Cu-2.3上觀察到*NO的橋接吸附,有利于破壞N-O鍵并形成NH3
通過DFT計算,作者在2Zn摻雜Cu(111)和Cu(111)模型上模擬NO3轉化為NH3的過程。首先,NO3被吸附到模型上形成*NO3,總能量下降,通過連續放熱生成*NO2和*NO。
隨后,*NO通過不同的構型進行吸附,分別對摻雜2Zn的Cu(111)進行橋吸附和對Cu(111)進行頂吸附。接著,*NO被氫化生成*NOH,吸熱過程,可看作是速率決定步驟(RDS)。2Zn摻雜Cu(111)的自由能比Cu(111)的自由能低0.11 eV,證實了Zn摻雜促進了NH3的合成。經過一系列連續的質子化反應,得到最終產物NH3
韓布興院士/孫曉甫,最新Angew.!FE最高達98.4%!
圖4. 理論計算
文獻信息
Boosting Electrocatalytic Nitrate-to-Ammonia via Tuning of N-Intermediate Adsorption on a Zn-Cu Catalyst.?Angew. Chem. Int. Ed.,?2023, DOI: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7952.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09/24/d2f386a75c/

(0)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武县| 武陟县| 潼关县| 玛纳斯县| 乐平市| 天祝| 安达市| 开封市| 固安县| 昂仁县| 洛南县| 安徽省| 临江市| 西城区| 定边县| 松江区| 安庆市| 临漳县| 勐海县| 雅安市| 渝北区| 佛山市| 含山县| 定西市| 延安市| 建平县| 汉阴县| 高淳县| 洪雅县| 枞阳县| 泸定县| 阿拉善盟| 黄梅县| 凌源市| 洛隆县| 长宁县| 玉田县| 晴隆县| 石门县| 太原市| 九龙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