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具有高容量和低氧化還原電位的特點,這使其成為未來鈉離子電池的一種有前景的負極材料。然而,其實際應用受限于較差的耐久性和緩慢的動力學。圖1 P/Fe-N-C的結構和形態特征鄭州大學陳衛華等提出了一種創新的原位電化學自驅動策略,將磷納米晶體(≈10 nm)嵌入富含Fe-N-C的三維碳框架(P/Fe-N-C)中。作為鈉離子電池的負極,它在比容量(0.4 A g-1時為1300 mAh g-1)、循環穩定性(20 A g-1時循環10000次后容量保持率為72%)和倍率性能(100 A g-1時為267 mAh g-1)方面具有競爭力。此外,在軟包電池中進行了應用測試,其顯示出220 Wh kg-1的高能量密度。圖2 電化學性能研究通過TEM和XPS研究原位電化學自驅動過程,作者發現FeP在第一次充電過程中不可逆地轉化為P和Fe,Fe在隨后的氧化還原反應中缺失,從根本上改變了氧化還原反應,從FeP/Na3P變成了P/Na3P。此外,根據實驗結果(XPS、TEM和原位DEMS)和理論計算,合理地提出了Fe-N-C在電化學過程中的協同電催化機理(界面催化和P-P解離催化)。具體來說,電極上形成的Fe-N-C催化位點加速了電解液中氟的釋放,從而增強了Na+傳導的SEI。此外,Fe-N-C催化位點的存在可提高NaXP的吸附能,有效催化P還原為Na3P,改善P負極的氧化還原反應動力學。因此,P/Fe-N-C復合材料具有優異的循環穩定性、高放電容量和快速倍率能力,這種協同催化機制為設計高容量充電電池電極提供了新的思路。圖3 理論計算Electrocatalysis of Fe-N-C Bonds Driving Reliable Interphase and Fast Kinetics for Phosphorus Anode in Sodium-Ion Batterie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dfm.20230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