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作者:田家明,饒袁通訊作者:郭少華通訊單位:南京大學鋰氧電池(LOB)由于具有3457 Wh kg-1的高理論能量密度而被廣泛關注。然而充電時Li2O2轉化為O2的緩慢動力學過程和由此帶來的過高的充電過電位嚴重阻礙了LOB的實際應用。催化劑的使用被證明可以有效緩解這一問題,但目前對高活性催化劑的設計仍然缺乏指導,這使得對催化劑的探索存在困難。Sabatier原理是一種公認的非均相催化理論,揭示了活性最佳的催化劑應當與關鍵吸附物具有適中的結合強度,以平衡吸附產物的覆蓋度并促進吸脫附效率。其吸附強度與d帶中心相對Fermi能級的位置相關。然而,LOB催化劑的d帶中心與催化活性之間的關系尚不清楚,為了深入分析這種關聯,需要一個具有寬d帶中心分布的催化劑體系,但這在傳統材料中難以獲得。在此,南京大學郭少華教授、周豪慎教授團隊通過高熵策略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d帶中心的合金催化劑并揭示了LOB中的Sabatier關系。測試結果表明催化劑的d帶中心與催化活性之間呈現火山形關系,適中的d帶中心可以帶來合適的吸附強度和最佳的催化效果。本研究驗證了Sabatier原則在LOB中的適用性,并為利用高熵策略設計合成高活性催化劑提供了新思路。DFT計算結果顯示,由于電負性差異,電子傾向從Fe、Co、Ni、Mn向Pt和Ir轉移,這種電子的轉移會引起催化劑活性位點d帶中心的變化。得益于高熵合金組分的高度可調性,催化劑的d帶中心可以在較大范圍內進行調控。通過調整組分種類和比例,一系列具有不同d帶中心的催化劑得以制備,并呈現出FeCoNiMn(HEA)>PtIr >FeCoNiMnPtIr(HEAPtIr)>FeCoNiMnIr(HEAIr)>FeCoNiMnPt(HEAPt)的下降趨勢。電化學測試結果表明催化劑的d帶中心與催化活性之間存在非線性關系,具有中等d帶中心的HEAPtIr表現出最佳的催化效果。同時,多種表征結果證明設計的催化劑均遵循同一催化反應路徑,保證了結論的可靠性。適中的d帶中心被證明可以使催化劑和LiO2/Li2O2之間獲得合適的結合能,使得催化劑在保持較高催化活性的同時不易發生表面鈍化,從而在充放電過程中持續促進O2與Li2O2之間的相互轉化。相較之下,過高或過低的d帶中心均不利于Li2O2的分解,并最終導致表面鈍化和催化劑失活。受益于適中的d帶中心和吸附強度,使用HEAPtIr作為催化劑的LOB表現出高的放電容量和優異的倍率性能。在1000 mAh g-1的定容測試條件下循環1500小時后能量轉換效率保持在70%左右。即使當放電容量增加到4000 mAh g-1時,HEAPtIr仍然可以穩定工作2000小時,表現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和循環穩定性。該工作揭示了LOB中催化劑的d帶中心和催化活性之間的火山形關系,驗證了Sabatier原則在LOB中的適用性。這項工作強調適中的d帶中心和吸附強度才能獲得最佳的催化效果,為高熵合金催化劑的機理分析和LOB催化劑的設計提供了思路。Sabatier Relations in Electrocatalysts Based on High-entropy Alloys with Wide-distributed d-band Centers for Li-O2?Batteries.?Angew. Chem. Int. Ed.?2023, e202310894. DOI:10.1002/anie.202310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