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空電池的理論能量密度超過了現有的所有電池,有望成為未來儲能領域最杰出的候選者。但是,絕緣不溶性放電產物(過氧化理:Li2O2)限制了其實際應用。基于電子結構和界面電荷轉移的傳統催化劑設計無法克服Li2O2的這些限制。在此,韓國高麗大學Yong-Mook Kang教授、Stefan Ringe等人重新審視了異相催化劑作為底物在調節Li2O2生長和固/適反應界面形成中的作用,同時證明可控的固體/固體界面結構設計是超越固有電子結構的關鍵性參數。此外,該工作中的Cu2O襯底可誘導Pd原子的均勻沉積,導致Li2O2可控生長進而解決了催化劑質量和電荷輸運的限制。圖1.多相催化劑的結構具體而言,該工作闡明從金屬/氧化物復合材料到放電產物/電極的可控固/固界面對調節反應過程的重要性。通過量子化學計算發現制備的Cu2O八面體上的六邊形表面氧環錨定Pd,使其沿氧化物載體表面均勻分散。這種連續的固/固界面不僅使表面活性最大化,促進了界面電荷轉移而且調節了固體放電產物的生長行為,誘導Li2O2定向和各向異性片狀生長。與隨機生長的Li2O2相比,催化劑誘導的Li2O2片有助于實現80%以上的效率和超過8000mAh/g的大放電容量,并減輕電化學/機械應力。總之,該工作為催化劑的微觀結構設計鋪平了道路。圖2. Li-O2電池在不同多相催化劑上的反應過程Heterogeneous Catalyst as a Functional Substrate Governing the Shape of Electrochemical Precipitates in Oxygen-Fueled Rechargeable Batterie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2023 DOI:10.1002/anie.202307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