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成年小嫩xb,嫰bbb槡bbbb槡bbbb,免费无人区码卡密,成全高清mv电影免费观看

復旦大學徐昕/張波Nature子刊:Pd摻雜Cu催化劑高選擇性的將CO轉化為正丙醇

復旦大學徐昕/張波Nature子刊:Pd摻雜Cu催化劑高選擇性的將CO轉化為正丙醇
正丙醇是一種具有廣泛用途的有前景的化學品,例如作為制藥工業的原料和燃料。預計到2027年,其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10.6億美元。目前,正丙醇通常是通過丙醛的催化加氫步驟,然后由乙烯和一氧化碳(CO)進行熱羰基化反應來制備。
或者,它可以直接通過電化學CO還原反應(CORR)產生,這也提供了一種有前景的方法來實現封閉的碳循環。先前的報告表明,銅(Cu)是唯一的催化劑,可以使*CO中間體在CORR中偶聯形成多碳(C2+)產物。然而,在Cu表面合成正丙醇仍然面臨法拉第效率低(FEs<40%)、反應速率低和穩定性差等問題,這嚴重限制了其工業應用。
基于此,復旦大學徐昕和張波(共同通訊)等人引入了一種“原子尺寸失配”策略來調節活性位點,并通過簡單的方法合成出了Pd摻雜Cu催化劑,該催化劑在具有豐富的Pb原子晶界的同時還能實現高效的CORR。
復旦大學徐昕/張波Nature子刊:Pd摻雜Cu催化劑高選擇性的將CO轉化為正丙醇
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純Cu催化劑上的主要產物是C2(乙醇、乙酸酯和乙烯),在負電位(-0.88 V)下,正丙醇FE最高為28±2%,高于Pb-Cu催化劑。在-0.58~-0.98 V范圍內,Pb-Cu電極上的正丙醇FEs明顯增強,電流密度達到38±2 mA cm-2,是Cu電極(-0.68 V)的2倍。此外,與純Cu電極相比,Pb-Cu催化劑上正丙醇在總多碳產物中的FE比在-0.68 V時提高了2倍。
值得注意的是,與Cu催化劑相比,Pb-Cu催化劑上C2+產物的總FEs相似。因此本文提出,在Pb-Cu催化劑上增加的低配位位點提高了表面*CO的覆蓋率,并提高了C1-C2偶聯從C2到C3形成途徑的機會。之后,本文還評估了商業Cu納米粒子(Com-Cu)的CORR性能。與Com-Cu相比,本文的Cu催化劑對包括正丙醇在內的C2+產物顯示出更高的選擇性。這與以前的報道一致,OD-Cu可以通過增加局部*CO濃度來促進C2+的形成。
復旦大學徐昕/張波Nature子刊:Pd摻雜Cu催化劑高選擇性的將CO轉化為正丙醇
之后,本文比較了*CO在Pb-Cu表面和在Cu(211)表面上的結合強度。計算后發現,Cu(211)表面有兩種*CO結合類型,在Pb-Cu表面,有各種類型的*CO結合,一般比Cu(211)表面的*CO結合更強。這些結果也與TPD的結果一致,其中摻雜Pb的Cu比未摻雜的Cu顯示出更多的*CO脫附峰和更強的*CO結合強度。在Pb-Cu表面的高覆蓋度下,較強的*CO結合強度有助于在工作條件下保持所需的高*CO覆蓋率。
總之,結合本文的實驗和理論計算的結果,本文將這種高正丙醇選擇性歸因于豐富的Pb-富Cu-晶界位點,不同結構的強CO吸附,從而有效地實現高表面CO覆蓋率。此外,Pb-Cu表面在反應過程中具有柔性和自適應性,因此催化劑也保持了良好的C-C偶聯能力。合成的Pb-Cu催化劑的獨特性質促進了C3選擇性的形成。綜上所述,這項工作的發現可能為CO→正丙醇電合成的催化劑設計以及CO2RR和CORR的工業應用提供新的思路。
復旦大學徐昕/張波Nature子刊:Pd摻雜Cu催化劑高選擇性的將CO轉化為正丙醇
Pb-rich Cu Grain Boundary Sites for Selective CO-to-n-propanol Electroconvers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DOI: 10.1038/s41467-023-40689-w.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0689-w.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09/29/765ade3ef4/

(0)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手房| 囊谦县| 宁海县| 东兰县| 太仓市| 卢湾区| 涪陵区| 白城市| 比如县| 凤城市| 珠海市| 天峻县| 新竹县| 七台河市| 张家界市| 华宁县| 房产| 额敏县| 分宜县| 长宁县| 云林县| 抚顺市| 南昌市| 红安县| 琼海市| 安西县| 台东市| 德昌县| 高陵县| 镇巴县| 景宁| 屯昌县| 兰考县| 茶陵县| 繁峙县| 东台市| 吉水县| 靖安县| 西盟| 饶平县| 炎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