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中,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黃遠標研究員和曹榮研究員等人報道了一種有效的高占位d軌道調制策略,通過打破原子精密Cu納米簇(NC)中位點的配位對稱性,將CO2電還原產物從HCOOH/CO轉換為高價值的碳氫化合物。通過合理選擇含有S和N配位原子的配體,合成了具有對稱缺陷Cu-S2N1活性位點的Cu6 NC(記為Cu6(MBD)6,MBD=2-巰基苯并咪唑)。不同于具有Cu-S3位點的Cu NCs的高HCOOH選擇性,具有Cu-S2N1的Cu6(MBD)6在-1.4 V下對碳氫化合物的法拉第效率(42.5% CH4和23% C2H4)高達65.5%,碳氫化合物的局部電流密度為-183.4 mA cm?2。通過DFT計算,作者研究了催化位點的配位對稱斷裂在CO2活化和碳氫化合物生成方面的作用。利用電子密度差分析催化劑與CO2之間的電子相互作用,觀察到明顯的電子重分布以及Cu6(MBD)6向CO2的明顯電子轉移,而Cu8(tBuS)4(L2)4 NC與CO2之間沒有發現明顯的電子重分配和轉變。Cu-S2N1位點與CO2反應物之間的電荷轉移更明顯,可歸因于Cu-S2N1位點相對于Cu-S3位點的極性更高。作者通過Cu6(MBD)6和Cu8(tBuS)4(L2)4中Cu活性位點的投影態密度(PDOS)和綜合投影態密度(IPDOS),確定了催化位點與CO2反應物的結合方式。從Cu-3d的PDOS中看出,Cu-3d的所有軌道都落在費米能級以下,并且Cu6(MBD)6和Cu8(tBuS)4(L2)4都被完全占據。5個三維軌道之間存在一定的耦合,沒有發生明顯的分裂,但IPDOS顯示每個軌道占據的電子數有顯著差異。對于Cu6(MBD)6,CuS2N1位點的軌道在費米能級附近的電子數是5個3d軌道中最高的,使得它成為Cu6(MBD)6 CuS2N1位點中占據率最高的d軌道,而Cu8(tBuS)4(L2)4的CuS3位點的最高d軌道是Cu。因此,Cu位點的配位對稱性對最高占位的d軌道有顯著影響。Atomically Precise Copper Nanoclusters for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reduction of CO2 towards Hydrocarbons via Breaking the Coordination Symmetry of Cu Site. Angew. Chem. Int. Ed., 2023, DOI: 10.1002/anie.202306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