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氧燃料電池(HOFCs)被認為是實現新興綠色氫經濟的關鍵裝置,其能夠實現從氫到電的轉換。陰離子交換膜燃料電池(AEMFC)作為HOFCs的一員,由于采用非貴金屬電催化劑可以實現陰極氧還原反應,因此被認為具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然而,AEMFC陽極氫氧化反應(HOR)的高活性嚴重依賴于Pt族金屬(PGM)基催化劑。然而,Pt族金屬的豐度和利用率較低,以及Pt族金屬基催化劑的表面易受低濃度(10 ppm)CO的毒害,嚴重限制了其廣泛應用。因此,迫切需要開發合適的策略來提高Pt族金屬基催化劑對CO的耐受性,以實現對Pt族金屬基催化劑的有效利用。
基于此,西北工業大學黃維和韓云虎等制備了一種原子分散的Pt錨定在包含預置孤立Co原子的氮摻雜的多孔碳骨架上(Pt1@Co1CN),在pH通用范圍內表現出高HOR活性和耐久性。在酸性、堿性和中性介質中,低Pt負載量的Pt1@Co1CN催化劑在20 mV和50 mV下的質量活性分別為275.5 mA mgPt-1、216 mA mgPt-1和110 mA mgPt-1,分別是商業PtRu/C催化劑的15、21.6和20倍。
此外,在酸性、堿性和中性電解液中,Pt1@Co1CN在0.1 VRHE下連續運行6個小時后電流密度分別衰減了13.6%、14.6%和11.7%,而PtRu/C的電流密度分別衰減了22%、16%和20.3%,Pt/C的電流密度分別衰減了48.1%、44.1%和20.1%。
重要的是,Pt1@Co1CN催化劑的抗CO中毒性能遠遠優于商業化的PtRu/C和Pt/C催化劑,其在含1000 ppm CO的溶液中,在0.1 VRHE的電壓下運行2000 s以上仍保持優異的HOR活性。
實驗結果和理論計算表明,當Pt原子嵌入到Co位附近的空位時,N和Pt原子之間發生了明顯的電子相互作用。此外,Pt位點的引入調節了靠近Co位點的局部碳層的電子結構,進一步影響了Co 3d軌道的分布。同時,催化劑中Co和Pt原子的反鍵態主要由d態向低能級移動,降低了ΔG*H,促進了*H的吸附和解離,提高了催化活性。
綜上,該項研究表明,改變活性位點的電子結構可以對最終的催化性能產生良好的影響,這為開發具有優異電化學性能的原子分散Pt族金屬基催化劑提供了思路。
A Highly Efficient pH-Universal HOR Catalyst with Engineere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Single Pt Sites by Isolated Co Atom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3. DOI: 10.1002/adfm.202306333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1/9fcbe45c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