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氣具有能量密度高、零碳排放的特點,被認為是未來最有希望取代傳統化石燃料的能源。值得注意的是,可再生能源驅動的電解水是一種高效、環保的生產高純氫的策略。然而,陽極析氧反應(OER)緩慢的動力學嚴重阻礙了電解水的發展和實際應用。
目前,電催化氧化熱力學有利的小分子,如醇、胺、葡萄糖、尿素、硫和肼,已被設計用來替代OER,以實現節能產氫。其中,肼氧化反應(HzOR)因其理論電位較低以及更高的安全性而受到廣泛關注。
到目前為止,大量的努力致力于開發基于非貴金屬的先進電催化劑用于HzOR。然而,非貴金屬有促進N-N鍵斷裂的趨勢,導致肼的不完全氧化和副產物NH3的生成。此外,開發高效、經濟的HzOR和析氫反應(HER)雙功能電催化劑對電解系統的發展至關重要,但仍然是一個挑戰。
基于此,溫州大學牛淑文、陳偉和清華大學王定勝(共同通訊)等人報告了一種釕單原子固定的扭曲NiCoP納米線陣列,其可以作為HzOR和HER優良的雙功能電催化劑。
本文在不同N2H4濃度的1.0 M KOH電解質中,測試了催化劑的催化性能并且商業Pt/C和Ru/C催化劑進行對比。從極化曲線可以清楚地看出,當電解液為1.0 M KOH且不含N2H4時,在-0.1-0.3 V的電壓范圍內沒有氧化電流。隨著N2H4濃度從0.1 M增加到0.3 M,陽極電流密度不斷增加,這表明Ru1-NiCoP具有一定的HzOR性能。
具體來說,在1.0 M KOH/0.3 M N2H4電解質中,Ru1-NiCoP僅需要-60 mV的超低電位就能達到10 mA cm-2的電流密度,這比Pt/C低158 mV。與最近報道的電催化劑相比,Ru1-NiCoP可以作為優秀的候選HzOR催化劑。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Ru1-NiCoP實現100,500 mA cm-2的電流密度,工作電位僅為10和104 mV,這優于NiCoP(40和227 mV),Pt/C(174和435 mV)和Ru/C(52和524 mV)。然后,本文還在1.0 M KOH中測試了Ru1-NiCoP的電化學HER活性。
令人滿意的是,Ru1-NiCoP只需要32 mV的超低過電位就可以達到10 mA cm-2的電流密度,這與目前最先進的Pt/C催化劑(37 mV)相當,并且遠優于商業Ru/C(44 mV),NiCoP(95 mV)和裸泡沫鎳(146 mV)。
此外,貴金屬摻雜后的催化劑質量活性進一步表明,Ru1-NiCoP的質量活性(1.64 A mg-1@η=100 mV)優于Pt/C(0.51 A mg-1@η=100 mV)和Ru/C(0.35 A mg-1@η=100 mV)催化劑。令人鼓舞的是,Ru1-NiCoP構成的雙電極電解槽(OHzS)在電池電壓為0.3 V時表現出了優異的活性,其電流密度達到了創紀錄的522 mA cm-2。更加重要的是,由DHzFC供電的OHzS電解槽能夠實現自供電制氫,產氫率可達24.0 mol h-1 m-2。
為了從原子水平揭示Ru-SA摻雜NiCoP的HER和HzOR催化機理,本文進一步進行了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令人印象深刻的是,Ru-SA顯示出明顯的電荷消耗,表明電子從Ru-SA轉移到周圍的Ni/Co和P原子。態密度(DOS)分析還表明,Ru-SA顯著地調節了NiCoP的d電子分布。Ru-SA摻入后,費米能級的電子態明顯增加,有利于活性位點與吸附劑之間的電子傳遞。
此外,d帶中心分析表明,Ru-SA摻入使Ru1-NiCoP中的d帶中心(-1.10 eV)比NiCoP的d帶中心(-1.06 eV)更遠離費米能級,這意味著Ru-SA摻雜后反鍵態被更多的電子填充,能有效的改善H吸附/脫附。
綜上所述,所有這些幾何和電子結構的結果一致表明,Ru-SA可以有效地調控NiCoP的d電子分布和能級,從而使得催化劑實現高效的電催化HER和HzOR??傊?,本文的工作為實現節能產氫提供了一種開創性的方法,同時也為設計具有更廣泛應用的高效雙功能電催化劑提供了可能性。
Cooperative Ni(Co)-Ru-P Sites Activate Dehydrogenation for Hydrazine Oxidation Assisting Self-powered H2 Production,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3, DOI: 10.1002/anie.202308800.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8800.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2/d34f7b34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