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成年小嫩xb,嫰bbb槡bbbb槡bbbb,免费无人区码卡密,成全高清mv电影免费观看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1. Energy Environ. Sci.:近100%選擇性!ZnO@ZnO2助力ORR制H2O2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在中性介質中,雙-電子氧還原反應(2e? ORR)是一種可持續地從氧氣(O2)直接生成過氧化氫(H2O2)的有前途的方法?;诖?,蘇州大學康振輝教授、劉陽教授和程濤教授等人報道了一種ZnO@ZnO2催化劑,可在中性介質中有效地將O2還原為H2O2。在0.1 M K2SO4電解質中,ZnO@ZnO2通過ORR制H2O2的選擇性接近100.0%,在0.1 V下O2轉化為H2O2的產率為5.47 mol gcat?1 h?1,通過氣體擴散電極裝置測試,其法拉第效率(FE)約為95.5%。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通過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作者研究了ZnO@ZnO2,以闡明2e? ORR高活性和選擇性的機理。其中,模型包括ZnO@ZnO2板、ZnO板和ZnO2板。根據在ZnO、ZnO2和ZnO@ZnO2上生成H2O2的自由能分布圖,DFT預測在這三種情況下,潛在的決定步驟(PDS)都是H2O2的形成步驟。因此,ZnO@ZnO2對2e H2O2的生成最活躍,因為PDS最低,為0.14 eV,也得到*OOH結合能(ΔG*OOH)的支持。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此外,ZnO@ZnO2最接近4.2 eV的最優ΔG*OOH。根據4e ORR途徑的自由能分布和最佳*O結合能(ΔGO*),ZnO@ZnO2抑制H2O形成的傾向最強。以ΔGO*=2.165 eV為基準,ZnO@ZnO2催化劑驅動H2O2生成的潛力最大,優于其他兩種催化劑??傊?,DFT計算證實ZnO@ZnO2對H2O2的生成具有較高的活性,對H2O的生成有較強的抑制趨勢。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The operation active site of O2 reduction to H2O2 over ZnO. Energy Environ. Sci.,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39/D3EE01788E.
2. Adv. Mater.:Pt3Fe/NMCS-A助力全pH值HER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有序金屬間合金通過提供雙活性位點協同加速H2O解離和H+還原,在全pH值析氫反應(HER)中表現出優異的性能?;诖?,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余家國教授和朱必成副研究員等人報道了活化的N-摻雜介孔碳球負載的金屬間化合物Pt3Fe合金(Pt3Fe/NMCS-A)作為全pH值HER的高效電催化劑。在0.5 M H2SO4、1.0 M KOH和1.0 M磷酸鹽緩沖溶液(PBS)中,Pt3Fe/NMCS-A過電位(η10)分別為13、29和48 mV,電流密度為10 mA cm?2,并具有良好的穩定性以保持整體催化性能。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通過DFT計算,作者研究了Pt3Fe/NMCS-A優異的HER活性,以及Pt和Fe之間的強電子相互作用。作者分別使用Pt3Fe合金、Pt金屬和Fe金屬模型來表示Pt3Fe/NMCS-A、Pt/NMCS-A和Fe/NMCS-A。通過Volmer步驟將H+陽離子吸附在Pt位點上,再通過Tafel步驟將形成的H*中間體結合成H2。當Pt和Fe作為吸附位點時,Pt3Fe/NMCS-A的ΔGH*分別為-0.18和0.20 eV。ΔGH*為正極表示中間產物H*在Fe位點的吸附較弱,不利于后續H2的生成。Pt3Fe/NMCS-A(H吸附在Pt上)、Pt3Fe/NMCS-A(H吸附在Fe上)、Pt/NMCS-A和Fe/NMCS-A分別表現出ΔGH*為-0.18、0.20、-0.21和0.56 eV,表明Pt3Fe/NMCS-A在Pt位點上具有更強的HER活性。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此外,Bader電荷分析揭示了Pt與Fe之間的強電子相互作用以及Pt的電子接受特性,其中吸附H后Pt(n)上的累積電子數從0.19 e?增加到0.23 e???倯B密度(DOS)發現,Pt3Fe/NMCS-A在Pt 5d軌道上的εd比Pt/NMCS-A更低,與Pt3Fe/NMCS-A軌道最低|ΔGH*|的觀測結果非常吻合。由于Pt 5d軌道與H 1s軌道的雜化,Pt 5d軌道的εd向負值偏移,進一步證明了Pt 5d軌道促進了電子再分配,減弱了Pt 5d軌道與H 1s軌道的相互作用。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Modulating The D-Band Center Enables Ultrafine Pt3Fe Alloy Nanoparticles for Ph-Universal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Adv. Mater.,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303030.
?
3.?Adv. Energy Mater.:創記錄!RuFe-FeNC助力NO3RR制氨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電化學硝酸鹽還原反應(NO3RR)是一種在環境條件下脫除硝酸鹽和合成氨(NH3)的有前途的方法。其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反應中間體在催化劑表面的吸附能力,而吸附能力是由活性位點的幾何構型和電子構型決定的。
基于此,蘇州大學晏成林教授和Mengfan Wang等人報道了在RuFe雙金屬合金(RuFe-FeNC)上觸發雜原子系綜效應,以優化NO3RR的中間吸附。在-1.4 V下,NH3的產率達到了118.8 mg h?1 mg?1,法拉第效率(FE)達到了92.2%,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通過DFT計算,作者研究了RuFe-FeNC上NO3RR的反應機理。初始階段是NO3?的吸附,Gibbs自由能表明,該階段在RuFe-FeNC上比在FeNC上更有利。之后,*NO3與質子、電子不斷反應生成*HNO3、*NO2、*HNO2、*NO。需注意,在*NO生成后,有兩種情況可能發生電還原反應。之所以形成*NOH途徑和*HNO途徑兩種不同的機制,是因為*NO可以通過O側或N側受到質子-電子對的攻擊,生成*NOH或*HNO。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對于FeNC體系,兩種途徑的定速步驟分別為*NO到*NOH的質子化步驟和*HNO到*N的質子化步驟,反應能壘分別為1.373 eV和1.261 eV。因此,*HNO通路更容易在FeNC上發生。RuFe-FeNC體系兩種途徑的RDS分別為*NOH和*HNO質子化為*N,克服了0.617和1.484 eV的能壘。*NOH途徑對RuFe-FeNC更有利,能量勢壘也比FeNC低得多。在兩種體系中,*HNO和*NOH依次被質子化為*N、*NH、*NH2、*NH3和*+NH3,RuFe-FeNC使NH3解吸能量勢壘從0.691 eV降低到0.153 eV,說明其更容易解吸NH3。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Optimizing Intermediate Adsorption via Heteroatom Ensemble Effect over RuFe Bimetallic Alloy for Enhanced Nitrate Electroreduction to Ammonia. Adv. Energy Mater.,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301409.
?
4.?Angew. Chem. Int. Ed.:近100%選擇性!BP/BWO S-型異質結助力苯胺氧化和CO2光轉化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光催化將CO2和H2O轉化為乙醇是實現碳中和的理想策略,但由于多步質子耦合電子轉移(PCET)的還原半反應效率較低,C-C偶聯過程緩慢,水氧化半反應緩慢,因此高活性和選擇性合成乙醇還具有挑戰性。
基于此,山東大學黃柏標教授和王澤巖教授、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范玉琛教授等人報道了一種由黑磷(BP)和Bi2WO6(BP/BWO)組成的2D/2D S-型異質結(BP/BWO 2D/2D S-型異質結),用于光催化CO2還原偶聯與苯胺(BA)氧化。BP/BWO催化劑對CO2還原表現出優異的光催化性能,對乙醇的收率為61.3 μmol g?1 h?1,選擇性為91%;對于氧化產物N-亞芐基芐胺(BDA)的產率為413.3 μmol g-1 h-1,選擇性近乎100%。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通過DFT計算,作者研究了BA氧化反應的機理。BA和芐基氨基甲酸(BCA)吸附在BWO的頂部,計算出BA和BCA在BP/BWO上的吸附能分別為-1.21 eV和-3.18 eV,比原始BWO(BA為-0.6 eV、BCA為-0.89 eV)負得多,表明BP/BWO的吸附親和力顯著增強。模擬BA和BCA的活化過程,生成相應的正電荷中間體(分別為PhCH2NH2?+和PhCH2NHCOOH?+)。顯然,BWO和BP/BWO通過氫鍵的形成和斷裂激活BCA分子,與BA的激活不同。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對比N-Bi和H-O之間的共價鍵,氫鍵更容易形成和斷裂,從而增加了BCA的吸附能,加速了活化。BWO和BP/BWO的BCA比BA的過渡態勢壘要低。結果表明,BCA分子比BA分子更容易被氧化。此外,BA和BCA在BP/BWO上的活化能壘顯著低于BWO上的活化能壘。DFT計算結果表明,BP/BWO更有利于BA和BCA的吸附和活化。BCA比BA更易氧化,在熱力學上更有利于CO2的還原。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Coupling Benzylamine Oxidation with CO2 Photoconversion to Ethanol over a Black Phosphorus and Bismuth Tungstate S-Scheme Heterojunc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2919.
?
5. Angew. Chem. Int. Ed.:Pd@HoMS-C和Pd/HoMS-C助力選擇性催化半加氫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模仿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來制造人工細胞器,刺激了生產具有仿生催化功能的中空納米反應器有效策略的發展,但由于制備難度很大,很少有報道。
基于此,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劉健研究員、楊啟華研究員等人報道了一種具有中空多殼結構(HoMS)和空間負載金屬納米顆粒的中空納米反應器。從分子水平的設計策略出發,精確地構建了定義良好的中空多殼結構酚醛樹脂(HoMS-PR)和碳(HoMS-C)微米顆粒。內部封裝(Pd@HoMS-C)或外部支持(Pd/HoMS-C)在催化半加氫反應中具有分子識別特性,包括對小脂肪底物的Pd@HoMS-C和對大芳香底物的Pd/HoMS-C的高活性和選擇性。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通過DFT計算,作者研究了這對納米反應器分子識別催化行為的原因,并比較了不同分子大小和形狀的底物(3H和PA)在負載Pd30簇(Pd30Gr)和純石墨烯(Gr)的石墨烯模型上的吸附能。其中,PA在Pd30Gr上的吸附能(-3.86 eV)明顯高于3H(-2.77 eV),從而導致PA優先附著在暴露的Pd NPs上,使Pd/HoMS-C對PA具有更優異的催化活性。在Gr模型下,3H上的吸附能弱于PA,表明3H分子更容易通過碳殼層擴散,并被Pd@HoMS-C富集和加氫。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此外,作者還分析了這些模型吸附的底物分子(Pd30Gr和Gr)的電荷密度差,以及被吸附的底物分子中C原子的總Bader電荷。Bader電荷表明,在吸附結構中,電子從Pd30Gr和Gr向3H和PA轉移。
對比3H,Pd30Gr和Gr都向PA轉移了更多的電子,相應Pd30Gr到3H的電子轉移值為0.68 e,Pd30Gr到PA的電子轉移值為0.99 e,Gr到3H的電子轉移值為0.59 e,Gr到PA的電子轉移值為0.67 e,證明了上述吸附行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分子識別催化性能。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Design of Hollow Nanoreactors for Size- and Shape-Selective Catalytic Semihydrogenation Driven by Molecular Recogni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7096.
?
6.?Angew. Chem. Int. Ed.:首次報道!BiOSSA/Biclu助力ORR制過氧化氫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由于p-嵌段元素具有封閉的d-殼層,因此構建p-嵌段元素電催化劑被認為十分具有挑戰性?;诖?,清華大學陳晨教授、北京理工大學張加濤教授等人首次報道了一種由鉍(Bi)基金屬-有機骨架衍生的p-嵌段元素Bi基催化劑(Bi-MOF),具有高O配位數,用于高選擇性O2還原反應(ORR)生成過氧化氫(H2O2),包含單原子Bi與O和S原子配位以及Bi納米團簇(Biclu),記為BiOSSA/Biclu
其在RRDE測試中具有高的2e還原選擇性(最高可達95%),并且具有大電流密度(0.15 V時為36 mA cm-2),具有相當大的H2O2產率和高H2O2法拉第效率(在0.3 V時為11.5 mg cm-2 h–1,FE約90%),并且在H電池測試中具有長期耐用性(約22 h)。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通過DFT計算,作者研究了不同形式的Bi和實際活性位點的作用。根據這些結果,作者計算所有可能的活性位點的過電位,以比較2e ORR的電催化能力。BiOSSA的過電位遠低于BiOSNP的過電位,表明Bi單原子催化位點對2e ORR的催化效果優于純Bi表面。BiOSA的過電位遠大于BiOSSA,說明單原子位點Bi的活性受配位環境影響較大,S原子的引入顯著提高了催化性能。加載單原子Bi相鄰的Bi簇后,無論簇放置在單原子的上方、下方和側面的空間位置,過電位值都高于單原子Bi作為活性位點時的BiOSSA,表明Bi簇點對單原子的催化性能起到了阻礙作用。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如果負載Bi納米團簇作為活性位點,無論團簇放置在單原子的上方還是側面的空間位置,計算出的相關過電位都降低到幾乎為零,證明了Bi納米團簇位點比Bi單原子位點更有利于2e ORR。此外,通過對比BiOSSA/Biclu和BiOSA/Biclu在Bi簇位點下的過電位,發現對應的單原子配位環境會影響過電位的值??瘴?C中心的過電位為0.4 V,低于空位-C側的2.36 V,表明空位-C中心向2e ORR的潛在活性位點。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p-Block Bismuth Nanoclusters Sites Activated by Atomically Dispersed Bismuth for Tandem Boosting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Peroxide Produc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304488.
?
7.?Nat. Commun.:TCN/HCN中獨特的S-型電荷遷移機制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由于缺乏合適的表征策略,理解電荷轉移動力學和載流子分離途徑還具有挑戰性。基于此,電子科技大學向全軍教授和喬梁教授、中南民族大學呂康樂教授等人報道了利用結晶三嗪/七嗪氮化碳同質結(TCN/HCN)作為模型系統來展示界面電子轉移機制。
在原位光發射過程中,表面雙-金屬助催化劑用作敏感探針,用于追蹤界面光電子從三嗪相到七嗪相的S-型轉移。光照下樣品表面電位的變化證實了S-型電荷的動態轉移。利用S-型電子轉移的獨特優點,TCN/HCN的CO2光還原活性顯著增強。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通過DFT計算,作者進一步研究了TCN與HCN之間的光生電子轉移機理。TCN/HCN同質結的功函數為5.86 eV,層間距離為3.3 ?。同時,HCN的靜電電位比TCN深,表明電子傾向于從HCN向TCN轉移。
需注意,傳統的理論計算只能模擬半導體上的靜態電荷分布,模擬“暗態”環境的情況,因此不能直接用于分析光激發過程中光生載流子遷移的機理。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此外,Mulliken電荷分析揭示了TCN/HCN同質結在黑暗和照明環境下相反的電子轉移途徑。在黑暗條件下,HCN表面發生電子耗盡,而TCN表面出現電子富集,表明電子從HCN轉移到TCN。在光照條件下,電子轉移路徑完全相反。TCN/HCN同質結的2D電荷密度差圖也證實了這一點,支持了TCN/HCN界面上的光生電子遵循S-型轉移機制。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Understanding the unique S-scheme charge migration in triazine/heptazine crystalline carbon nitride homojunction. Nat. Commun.,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9578-z.
?
8.?Small:提高45倍!M-PyPor-COFs實現高效CO2光還原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將CO2轉化為增值化學品以解決碳排放引起的溫室效應有希望,但也具有挑戰性。基于此,山東大學李培洲教授等人報道了通過將金屬離子(Co2+、Ni2+、Cu2+和Zn2+)包埋在咪唑連接的強健光敏共價有機骨架(PyPor-COF)中,合理設計和構建了有效的CO2轉化光催化劑。結果表明,所有金屬化的PyPor-COFs(M-PyPor-COFs)的光化學性質都有顯著的增強。
光催化反應表明,Co-金屬化PyPor-COF(Co-PyPor-COF)在光照射下的CO產率高達9645 μmol g?1 h?1,選擇性為96.7%,是無金屬化PyPor-COF的45倍以上,而Ni-金屬化PyPor-COF(Ni-PyPor-COF)可進一步串聯催化CO生成CH4,產率為463.2 μmol g?1 h?1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通過DFT計算,作者研究了Co-PyPor-COF和Ni-PyPor-COF以及無金屬的PyPor-COF的反應途徑,發現它們具有優異的CO2光還原活性。通過計算不同反應步驟的吉布斯自由能(ΔG),發現Co-PyPor-COF中*COOH的形成能壘僅為0.32 eV,遠小于Ni-PyPor-COF的1.72 eV和PyPor-COF的2.18 eV。當PyPor-COF的ΔG值過高而不能生成*COOH時,Co-PyPor-COF的生成能壘降低,表明*COOH更容易有效地被Co聚集中心固定,從而提高了Co-PyPor-COF光催化還原CO2的收率和選擇性。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此外,兩種金屬化COFs從*COOH到*CO的轉變在熱力學上都是有利的,其能量發射分別為-0.63 eV和-3.03 eV,表明Ni催化中心比CO催化中心具有更強的捕獲*CO的能力,可能是由于兩種金屬的電子結構不同所致。由于具有合適的能壘和躍遷能,Co-PyPor-COF傾向于通過途徑I解離*CO中間體,而不是通過途徑II進一步將CO*質子化為CHO*,使得它具有高度的CO選擇性。
因此,Co-PyPor-COF催化的CO2還原反應是一個熱力學控制的反應。Ni-PyPor-COF由于更高的*COOH形成能壘和更大的能量發射,更容易生成*CO物種,傾向于通過途徑II將*CO質子化為*CHO,通過進一步的反應生成CH4。
計算+實驗頂刊集錦:余家國、晏成林、展思輝、向全軍、劉健等計算成果
Highly Enhancing CO2 Photoreduction by Metallization of an Imidazole-linked Robust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Small, 2023, DOI:10.1002/smll.202303324.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3/2388c4a375/

(0)

相關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封开县| 聂荣县| 安塞县| 永德县| 揭西县| 阿瓦提县| 大宁县| 祁连县| 太湖县| 全南县| 蒲江县| 苗栗市| 清苑县| 抚松县| 松阳县| 呼玛县| 绍兴县| 休宁县| 陈巴尔虎旗| 秭归县| 汝南县| 奈曼旗| 乌兰浩特市| 乌鲁木齐县| 德令哈市| 精河县| 遂宁市| 潮州市| 四平市| 天全县| 沙洋县| 神木县| 荆州市| 靖远县| 清水县| 夏邑县| 尼勒克县| 舞钢市| 板桥市| 隆尧县| 上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