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紙機制,以其獨特的能力和優勢,在可重構宏觀系統的構建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盡管基于DNA自組裝的各種動態結構已經被開發出來,但由于缺乏合適的設計原則,它幾乎沒有被用于分子水平系統的構建。在此,來自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的Do-Nyun Kim等研究者提出了一種利用紙張折疊機制來創建可重構DNA折紙結構的方法。相關論文以題為“Harnessing a paper-folding mechanism for reconfigurable DNA origami”于2023年07月05日發表在Nature上。與此同時,該篇文章登上同期的Nature封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分子架構旨在構建具有有用動態和功能特性的復雜超分子組裝物,需要穩健的設計原則,以便分子結構能夠可靠地響應外部刺激而改變其形狀。DNA折紙已經使得在高度可編程的方式下開發出這樣的響應性和可重構的結構,例如由鏈式位移反應控制的折疊/展開行為的動態系統、可調節的機械性能、結合相互作用和陽離子或酸性濃度。然而,大多數這些系統僅限于在簡單開放和關閉配置之間切換,只有少數最近的研究展示了沿著設計的運動學路徑更復雜的重構。在這里,受到一張紙可以折疊成多種形狀的啟發,研究者提出了系統的和多功能的形態轉變編程到單個DNA折紙結構中,使它們能夠在不同的環境刺激下折疊成(并從)多個配置中進行自反性、可重復性和可靠性。紙張折疊機制需要一個類似紙張的可重構DNA折紙作為參考結構,嵌入折痕圖案,便于折疊和展開。為此,研究者設計了一種參考“DNA線框紙”折紙,其邊緣沿著目標折痕圖案和紙的邊界形成(圖1a)。邊緣由雙螺旋束(2HB)組成,其硬度足以保持整體結構的完整性。為了實現DNA線框紙中的各種褶皺(圖1b),研究者將單鏈DNA懸垂(表示為折痕手柄)納入折疊線(圖1c),折疊線有兩種類型:3 ‘(粉紅色)和5 ‘(橙色)。懸垂部分由8-nt長的ssDNA鍵合和3-nt長的聚(T)堿基作為間隔(黑色)組成。DNA線框紙的折疊是通過添加與兩個折痕手柄的序列互補的膠鏈來激活的。每個膠鏈的末端都有一個5 nt長的支點,當加入與膠鏈互補的釋放鏈時,可以通過支點介導的DNA鏈位移來展開折疊結構。在此,研究者利用DNA鏈位移實現了幾種類似紙的折疊和展開模式,并且產量很高。展示了正交折疊、可重復折疊和展開、基于折疊的microRNA檢測和熒光信號控制。由pH值或光源變化觸發的刺激響應性折疊和展開也是可能的。此外,通過采用分層裝配,研究者可以以高度可編程的方式擴展折紙機構的設計空間和復雜性。由于其高可編程性和可擴展性,研究者期望提出的基于紙張折疊的重構方法將推動復雜分子系統的發展。圖1. 可重構DNA折紙的折紙機制圖2. 在DNA線框圖紙上編寫各種折疊模式圖3. 折疊率的優化圖4. 折疊的屬性圖5. 通過pH值和光照控制環境折疊圖6. 可編程大尺寸折疊與聚合 DNA 紙綜上所述,研究者的研究結果表明,可重構的DNA折紙結構可以在納米尺度上實現折紙,因此這種方法的價值。然而,為了在大尺度折紙工程中進一步實現重構,必須通過優化內聚連接器的結合強度或采用平行半交叉策略來提高分層組裝的低成品率,從而將更復雜的折痕圖案和形態動作嵌入到更大尺寸的DNA紙中。在線框邊緣添加螺旋以進行形狀互補裝配或邊緣強化,可能是實現魯棒分層裝配的另一種方法。其次,DNA線框紙的力學性能和動力學的合理設計對于精確控制重構的最終狀態,以及狀態之間的動力學和構象轉變途徑都很重要。最后,應研究將設計原則延伸到三維折紙折疊圖案,以充分利用折紙技術的優勢。文獻信息Kim, M., Lee, C., Jeon, K.?et al.?Harnessing a paper-folding mechanism for reconfigurable DNA origami.?Nature?619, 78–86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181-7原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