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張加濤Angew.:首次報道!BiOSSA/Biclu助力ORR制過氧化氫 2023年10月3日 上午12:31 ? 頭條, 百家, 頂刊 ? 閱讀 9 由于p-嵌段元素具有封閉的d-殼層,因此構建p-嵌段元素電催化劑被認為十分具有挑戰性。基于此,清華大學陳晨教授、北京理工大學張加濤教授等人首次報道了一種由鉍(Bi)基金屬-有機骨架衍生的p-嵌段元素Bi基催化劑(Bi-MOF),具有高O配位數,用于高選擇性O2還原反應(ORR)生成過氧化氫(H2O2),包含單原子Bi與O和S原子配位以及Bi納米團簇(Biclu),記為BiOSSA/Biclu。其在RRDE測試中具有高的2e–還原選擇性(最高可達95%),并且具有大電流密度(0.15 V時為36 mA cm-2),具有相當大的H2O2產率和高H2O2法拉第效率(在0.3 V時為11.5 mg cm-2 h–1,FE約90%),并且在H電池測試中具有長期耐用性(約22 h)。 通過DFT計算,作者研究了不同形式的Bi和實際活性位點的作用。根據這些結果,作者計算所有可能的活性位點的過電位,以比較2e– ORR的電催化能力。BiOSSA的過電位遠低于BiOSNP的過電位,表明Bi單原子催化位點對2e– ORR的催化效果優于純Bi表面。 BiOSA的過電位遠大于BiOSSA,說明單原子位點Bi的活性受配位環境影響較大,S原子的引入顯著提高了催化性能。加載單原子Bi相鄰的Bi簇后,無論簇放置在單原子的上方、下方和側面的空間位置,過電位值都高于單原子Bi作為活性位點時的BiOSSA,表明Bi簇點對單原子的催化性能起到了阻礙作用。 如果負載Bi納米團簇作為活性位點,無論團簇放置在單原子的上方還是側面的空間位置,計算出的相關過電位都降低到幾乎為零,證明了Bi納米團簇位點比Bi單原子位點更有利于2e– ORR。此外,通過對比BiOSSA/Biclu和BiOSA/Biclu在Bi簇位點下的過電位,發現對應的單原子配位環境會影響過電位的值。空位-C中心的過電位為0.4 V,低于空位-C側的2.36 V,表明空位-C中心向2e– ORR的潛在活性位點。 p-Block Bismuth Nanoclusters Sites Activated by Atomically Dispersed Bismuth for Tandem Boosting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Peroxide Produc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23, DOI: 10.1002/anie.202304488.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3/a1d611221b/ 催化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北理&中大Nano Energy:全固態鈉金屬電池Na/Na3Zr2Si2PO12界面的均勻Na+遷移動力學 2023年10月29日 「國家杰青」領銜!中國藥科大學,新發Nature 子刊! 2024年11月7日 ACS Catal.: 了解Ni2P上CO2電還原的機理:其對多碳產品的選擇性 2023年10月11日 每秒70500次!中山大學&廈門大學,新發JACS! 2024年11月29日 張新波團隊最新Nature Synthesis!郭少軍教授點評 2023年11月1日 巴伊蘭大學JACS:含氟有機共溶劑在鈍化鋰金屬負極中的作用 2023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