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離子混合電容器(SIHCs)原則上可以利用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的優點,以滿足大規模儲能系統的成本需求,但其負極和正極的動力學遲緩和低容量的問題有待克服。圖1 材料合成路線韓國科學技術院Jeung Ku Kang等報告了一種策略,即利用三維多孔石墨碳正極和源自金屬氮化物框架-6s(MAF-6s)的負極材料實現高性能的雙碳SIHCs。MAF-6是一種有趣的MOF,因為它的大孔容和孔徑可以有效地裝載額外的物種。在加載適當數量的尿素后,MAF-6s的碳化導致了功能碳的產生。同時,通過控制MAF-6衍生碳的N含量,在KOH的存在下,合成出三維超高孔氧摻雜石墨碳,這意味著在MAF-6的初級碳化后,用額外的激活劑進行化學改性,可以有效地控制所獲得的碳的孔隙率和孔徑大小。此外,MAF-6s被成功轉化為三維多孔氮摻雜石墨碳作為負極材料,其中含氮配體為負極材料提供了氮摻雜效應,從而使其既具有優良的電解液潤濕性,又具有豐富的贗電容氧化反應位點以獲得高容量。圖2 正極電化學性能研究顯示,在KOH的存在下,三維石墨碳產生了創紀錄的高表面積(5214 m2 g-1),比原始的MAF-6高四倍,高容量的氧摻雜位點,豐富的中孔提供了快速的離子傳輸,以及超過5000次充/放電循環的高容量保持。此外,三維多孔MDC負極材料顯示出5000次以上的循環穩定性。另外,不同負載量(3至6 mg cm-2)的雙碳MDC//K-MDC SIHCs被證明可以實現超過鈉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的高能量密度。此外,它可以實現20000 W kg-1的超快速充電高功率密度和克服典型電池的強大循環穩定性。圖3 負極電化學性能3D Porous Oxygen-Doped and Nitrogen-Doped Graphitic Carbons Derived from Metal Azolate Frameworks as Cathode and Anode Materials for High-Performance Dual-Carbon Sodium-Ion Hybrid Capacitors. Advanced Science 2023. DOI: 10.1002/advs.202301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