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大JACS:PtPbBi/PtBi核/殼納米板通過完全脫氫途徑實現(xiàn)甲酸直接氧化催化 2023年10月4日 上午12:44 ? 頭條, 百家, 頂刊 ? 閱讀 33 直接甲酸燃料電池(DFAFC)作為一種極具前景的便攜式電子電源,因其安全、高能量密度、高理論電動勢等優(yōu)點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DFAFC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陽極甲酸氧化反應(FAOR)的動力學,使用高效的催化劑可以大大改善該反應。鉑基納米材料作為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催化劑,已被深入研究。 通常情況下,Pt催化劑在FAOR過程中遵循雙途徑機制:一種是直接脫氫生成二氧化碳(CO2),即直接反應途徑;另一種是脫水生成中間產物一氧化碳(CO),即間接反應途徑,特別是CO中間體是FAOR中Pt基催化劑中毒的主要原因。因此,優(yōu)秀的Pt基FAOR催化劑應該具有較高的活性、穩(wěn)定性和較高的直接脫氫途徑選擇性,這也使得在FAOR過程中CO的快速表面脫附和活性位點的保留變得非常重要。 然而,大多數(shù)傳統(tǒng)的Pt基催化劑通過間接途徑產生有毒的CO中間體,這嚴重影響了性能。基于此,廈門大學卜令正和黃小青(共同通訊)等人制備了一種新型的PtPbBi/PtBi核/殼納米板(PtPbBi/PtBi NPs)作為高活性和高選擇性的FAOR催化劑,該催化劑展現(xiàn)出了優(yōu)異的催化性能。 本文在酸性條件下測試了PtPbBi/PtBi NPs/C、PtPb/Pt NPs/C和商業(yè)Pt/C的FAOR活性。測試結果表明,與商業(yè)Pt/C相比,PtPbBi/PtBi NPs/C和PtPb/Pt NPs/C具有較低的氫氣吸附/脫附峰。此外,在0.878 VRHE處出現(xiàn)Bi的相關氧化峰,這證明Bi的成功引入。之后,從不同催化劑的正向掃描曲線可以看出,PtPbBi/PtBi NPs/C的質量活性為7.4 A mgPt-1,優(yōu)于PtPb/Pt NPs/C(2.4 A mgPt-1)和Pt/C(0.12 A mgPt-1)。 一般來說,不同的峰位是由不同的反應途徑引起的。通過質量活性的一階導數(shù)曲線可以更準確地找到峰的位置。對于商業(yè)Pt/C,兩個特征峰(0.535 VRHE和0.907 VRHE)分別對應于甲酸生成CO和CO氧化為CO2,間接途徑中CO的高生成率導致催化劑的催化性能較差。 然而,PtPbBi/PtBi NPs/C和PtPb/Pt NPs/C僅在低電位下表現(xiàn)出強峰,這與HCOOH直接氧化為CO2相一致,這表明反應主要通過脫氫途徑發(fā)生。通過將峰值電流歸一化為電化學活性表面積(ECSA)來計算比活性后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表面結構不規(guī)則,PtPbBi/PtBi NPs/C比PtPb/Pt NPs/C具有更大的ECSA,并且PtPbBi/PtBi NPs/C的比活性為25.1 mA cm-2,是PtPb/Pt NPs/C(8.6 mA cm-2)和商業(yè)Pt/C(0.16 mA cm-2)的2.9倍和156倍。 為了進一步確定催化劑的本征機制,本文分別采用X射線吸收近邊結構(XANES)和擴展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EXAFS)研究了Pt的電子結構和配位結構。PtPbBi/PtBi NPs中Pt的白線強度遠低于PtO2,但高于金屬Pt箔,這表明PtPbBi/PtBi NPs中的Pt主要以金屬狀態(tài)存在。在EXAFS光譜中,在PtPbBi/PtPb NPs和PtPb/Pt NPs中沒有與Pt-Pt鍵對應的峰,而低強度的峰是由Pt-M(M=Pb,Bi)的形成引起的。 與PtPb/Pt NPs相比,Pt-bi的形成可能導致PtPbBi/PtBi NPs的峰發(fā)生負移,而峰強度的降低反映了較低的配位數(shù),表明存在空位,這可能是由于表面不平整造成的。為了研究催化劑性能增強的原因,本文利用原位傅里葉變換紅外 (FTIR)光譜對反應過程中CO中間體的動態(tài)過程進行了監(jiān)測。 在PtPbBi/PtBi NPs/C的原位FTIR光譜中,可以明顯觀察到CO2在2342 cm-1左右的不對稱伸縮振動峰,而在FAOR過程中則沒有檢測到CO峰。相反,在PtPb/Pt NPs/C和商業(yè)Pt/C的光譜圖中均檢測到CO的存在,CO2(約2342 cm-1)和CO(約2050 cm-1)的不對稱伸縮振動峰,表明遵循雙途徑機制。PtPb/Pt NPs/C上的CO峰相對較低,這意味著脫水途徑較弱。 因此,可以得出結論:通過構建表面凹凸不平的PtPbBi核和PtBi殼結構,F(xiàn)AOR途徑可以有效地從雙重途徑轉化為脫氫途徑。總之,本研究利用PtPbBi/PtBi NPs實現(xiàn)了高性能、高耐受性的直接FAOR催化,這將推動DFAFC器件中Pt基催化劑的進一步發(fā)展。 Platinum-Lead-Bismuth/Platinum–Bismuth Core/Shell Nanoplate Achieves Complete Dehydrogenation Pathway for Direct Formic Acid Oxidation Catalys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3, DOI: 10.1021/jacs.3c00262. https://doi.org/10.1021/jacs.3c00262.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4/03d8c70070/ 催化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MOF,最新Nature子刊! 2024年5月15日 投稿到接收僅半年!耶魯大學王海梁團隊,最新Nature Nanotechnology! 2023年10月15日 長春光機所,Nature+1! 2024年5月17日 黃少銘/張琪AEM:MOF-硫共聚物正極助力鋰硫電池1000次循環(huán)! 2023年10月14日 華理Nature子刊: 調控氣泡-水/催化劑界面微環(huán)境,優(yōu)化半疏水?OH以促進光催化反應 2024年4月5日 龐全全教授Nature子刊:溶液到固體的轉化化學物質可實現(xiàn)超快速充電和長壽命的熔鹽鋁電池 2023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