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鋅離子電池(ZIB)而言,不均勻的鋅沉積/剝離會導致高極化率和庫低侖效率(CE),從而阻礙鋅離子電池的大規模應用。
圖1 原位形成的陰離子SEI層的制備和表征
倫敦大學學院何冠杰等受海帶陽離子積累和抗老化性能的啟發,提出了一種表面改性策略,以幫助通過生物激發的陰離子層形成強大的原位SEI。
具體而言,通過在鋅負極表面涂覆藻酸鈉(SA),可在沉積/剝離過程中引發原位SEI,其中兩個SA單鏈將通過將電解質中的Zn2+離子互鎖而與Zn2+原位聚合,并構建均勻的Zn2+擴散層。這種形成實質上是在Zn表面建立了一個基于水凝膠的保護層,從而增強了其穩定性。
應用于Zn負極的SA層具有陰離子層的功能,可調節Zn2+的脫溶劑化結構,這有助于Zn (002)表面的優先沉積,從而形成均勻致密的沉積層。與原始Zn負極相比,所得SEI層可以為均勻的Zn沉積構建一個加速通道。同時,原位SEI具有更強的機械強度,能與水合氫氧化硫酸鋅(ZHS)等無機成分一起應對枝晶的形成。
圖2 原位SEI層的影響
因此,即使在高放電深度(DOD)條件下,SA涂層鋅負極仍能在低電位差(0.114 V)條件下保持穩定的鋅剝離/沉積行為。根據經典成核理論,SA涂層鋅的成核能量比裸鋅低97%,因此成核速度更快。此外,采用SA 涂層電極組裝的Zn||Cu電池在1,400次循環中的平均CE值高達99.8%。
該設計在軟包電池中也得到了成功驗證,即使在高正極質量負載(大于10 mg/cm-2)的情況下,SA涂層鋅的容量保持率仍高達96.9%,而裸鋅負極的容量保持率僅為 59.1%。
圖3 采用SA涂層的Zn的電化學性能
Bio-inspired Polyanionic Electrolytes for Highly Stable Zinc-Ion Batterie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3. DOI: 10.1002/anie.202311268
原創文章,作者:v-suan,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4/166ed5e5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