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可再生能源為動力的電化學CO2還原反應(CO2RR)被認為是實現大氣中CO2濃度減少和可持續和碳中和的一條有前途的途徑。迄今為止,銅基金屬電催化劑被認為是CO2RR的最佳催化劑之一,但目前需要進一步優化其催化性能以實現工業規模的實際應用。因此,闡明銅基電催化劑上CO2RR的原子機理對于最佳CO2RR催化劑的合理設計至關重要。基于此,清華大學肖海課題組采用巨正則密度泛函理論(GC-DFT),結合隱式電解質模型,明確研究了在Cu (100)和Cu (111)上的CO2RR中CO2活化動力學與外加電位(U)之間的相互作用,為最佳催化劑的合理設計提供了基礎理論依據。首先,研究人員發現CO2RR中CO2激活機制的性質隨U的變化而變化:在常用的工作U上以順序電子-質子轉移(SEPT)機制為主,在高負U下切換到耦合質子-電子轉移(CPET)機制。然后,在CO2活化的SEPT機制中確定了電子轉移步驟的能壘(ΔΩET≠)的“反轉區”,這與Br?nsted–Evans–Polanyi(BEP)關系直接矛盾,減小U并沒有向動力學中注入熱力學驅動力,而是在高負U下提高ΔΩET≠,使得CO2激活必須切換到CPET機制。此外,研究進一步證明,隨著U的減少,物理吸附勢能曲線(PEC)中的泡利斥力迅速上升,從而產生了“反轉區”,這是由于電極表面的累積電子密度極大地增強了CO2和Cu表面之間的最高占據分子軌道(HOMO)-金屬相互作用產生斥力。最后,研究人員展示了電催化劑的有效設計,以抑制泡利斥力對CO2RR中CO2活化動力學的不利影響,包括增加催化劑表面粗糙度,引入活性位點的靈活配位,以及在較少充電的底物上引入SAC。因此,該項工作為CO2RR高效電催化劑的合理設計提供了理論指導,并且其也適用于其他(包括H2O,CO和N2)電化學還原反應催化劑的設計和開發。Inverted Region in Electrochemical Reduction of CO2 Induced by Potential-Dependent Pauli Repulsion.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3. DOI: 10.1021/jacs.3c0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