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氧化鐵導電性差和活性低的問題,人們作出了大量的嘗試和努力,其中鐵與一些高價金屬如W、Ta和Mo的復合已被證明是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在此基礎上,Fe和Co(或Ni)之間的氧化物/氫氧化物納米復合材料近年來被開發成為最有效的非貴金屬OER催化劑之一。然而,考慮到鎳和鈷基氧化物/氫氧化物已被廣泛認為是高活性的OER催化劑,使得OER的真正活性中心具有爭議性。因此,有必要設計和合成鐵基模型催化劑以確認鐵(Fe3+或Fe4+)是否是有效和穩健的OER的活性中心。基于此,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章福祥課題組以一維導電磷化鎳(NP)為載體,合理地設計和制備了一種Fe,V基雙金屬復合納米片(FeVOx/NP)。電化學性能測試結果顯示,FeVOx/NP在50、100和500 mA cm?2電流密度下的OER過電位分別為216、241和290 mV,Tafel斜率為56 mV dec?1。此外,該催化劑能夠在100 mA cm?2電流密度下連續運行1000小時僅有輕微的過電位上升,并且反應后催化劑的結構沒有發生明顯變化,表明該催化劑具有優異的穩定性。實驗結果和理論計算表明,Fe4+中間物種僅在FeVOx/NP復合物的OER過程中檢測到,再加上V和Fe對應物的OER活性遠遠低于FeVOx/NP復合物,可以證實形成的高價Fe4+是高效的OER活性物種。此外,在不同的電位下,高價鐵物種和OER電流密度之間的正相關關系表明,原位產生的高價鐵中間體在催化水氧化反應中起著關鍵作用。總的來說,這項工作證明了Fe基雙金屬氧化物中Fe4+物種的高活性,這為開發高效的Fe基OER催化劑提供了理論基礎。Confirming High-Valent Iron as Highly Active Species of Water Oxidation on the Fe, V-Coupled Bimetallic Electrocatalyst: In Situ Analysis of X-ray Absorption and M?ssbauer Spectroscop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3. DOI: 10.1021/jacs.3c0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