鋅金屬由于其高容量和低氧化還原電位,被認為是一種非常有前景的水系鋅離子電池(AZIBs)的負極。不幸的是,枝晶生長和嚴重的副反應破壞了電極/電解質界面的穩定性,并最終降低了電化學性能。
圖1 制備工藝及表征
北京理工大學陳人杰等設計了一種可調節的人工離子/電子導電層(IECL)的復合負極,以實現長周期的AZIBs。該薄膜是通過MXene和Zn(CF3SO3)2鹽化(PM@Zn)的協同嵌入,在聚乙烯醇(PVA)基底上獲得的。
這種獨特的結構實現了穩定的離子/電子路徑和優先的鋅傳輸,從而使離子分布均勻,加速了電荷擴散。同時,這種人工保護層(APL)的高楊氏模量和循環過程中的無枝晶沉積形態進一步抑制了析氫和Zn(OH)42-的產生。
圖2 半電池性能
協同作用下,在對稱電池中,基于混合APL層的鋅金屬負極表現出優異的倍率性能,即使在20 mA cm-2的超高電流密度下也能實現2000次穩定循環。為了驗證其實際應用,在合理的放電深度(DOD)基礎上,帶有復合負極和LiMn2O4(LMO)正極的全電池在300次循環后保持了91 mAh g-1的容量,沒有樹突狀穿孔和”死鋅”。這項研究對鋅金屬負極穩定的電極-電解質界面的形成和調節提出了新的見解。
圖3 LMO//PM@Zn全電池性能
Regulated Ion/Electron-Conducting Interphase Enables Stable Zinc-Metal Anodes for Aqueous Zinc-Ions Batterie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3. DOI: 10.1002/anie.202304454
原創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磚,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5/05a6c4e8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