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電極反應包括析氫反應(HER)和氫氧化反應(HOR),在氫能系統中起著重要作用。目前,隨著堿性交換膜(AEM)技術的進步和用于氧電極反應的非金屬基催化劑的發展,堿性交換膜燃料電池和水電解槽有望克服商業化瓶頸,特別是對昂貴貴金屬催化劑的質子交換膜。
盡管如此,氫電極反應的動力學在從酸轉化為堿的過程中會下降超過2個數量級,即使是鉑也是如此。盡管在過去的幾年里作出了廣泛的努力,這種氫電催化動力學pH效應的起源和吸附氫氧化物的作用仍然存在激烈的爭論,這嚴重制約了堿性氫能技術的催化劑進步。
基于此,武漢大學陳勝利和羅威等研究了不同催化劑(Pt、Rh、Rh2P、Ru和Ru2P)在不同pH值的電解質溶液中的HOR/HER動力學。研究發現,這些催化劑的HOR/HER活性在寬pH值范圍內都表現出拐點,這些拐點與它們的氫氧化物結合能(OHBE)單調相關。pH效應的這種普遍的拐點行為反對氫結合能(HBE)作為HOR/HER催化劑活性的無pH描述符的觀點提供了明確的證據。
更關鍵的是,拐點pH和OHBE之間的單調關系不能用一個普遍的事實來解釋,即OHBE的加強僅僅影響表面分離或水的形成的能量。
因此,研究人員提出了一個三通道模型,其中在不同pH的水溶液中氫離子(H3O+)和水(H2O)作為氫供體參與HOR/HER,分別是H3O+,H2O/OHad和H2O/OH?路徑。微動力學模型表明,H3O+和H2O/OH?路徑的速率隨pH的變化呈現相反的結果。
此外,酸性和堿性HOR/HER與OHBE之間的轉折點pH和動力學間隙的單調變化可以很好地用電雙層(EDL)中界面氫鍵網絡的OHBE依賴性連通性來解釋。總的來說,模型和實驗結果為理解氫電催化動力學對pH、結合能和電雙層的復雜依賴性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并且這些概念對理解其他電催化反應的動力學pH效應具有重要意義,也為設計pH靶向電催化劑提供了指導。
Electric-Double-Layer Origin of the Kinetic pH Effect of Hydrogen Electrocatalysis Revealed by a Universal Hydroxide Adsorption-Dependent Inflection-Point Behavio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3. DOI: 10.1021/jacs.3c01164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5/29b65f5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