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解質(SE)|正極活性材料(CAM)界面的高阻抗往往限制了氧化物基固態電池(SSB)的電荷傳輸。通過最大化SE和CAM之間的接觸來降低界面阻抗,通常是通過在高溫下將材料共燒結來實現的。圖1 LLZO|NCM復合顆粒的SEM圖像馬爾堡-菲利普大學Kerstin Volz、吉森大學Jürgen Janek等采用各種透射電子顯微鏡(TEM)技術研究了在不同溫度下共燒結的Li6.25Al0.25La3Zr2O12(LLZO)和LiNi0.6Co0.2Mn0.2O2(NCM)復合正極,以研究燒結溫度對材料完整性的影響。具體而言,這里研究了三種不同的樣品:只壓制不燒結,在500℃燒結和在600℃燒結。研究顯示,NCM原生顆粒在燒結溫度為500℃和600℃之間的晶界處發生了從原始分層相(R3m)到類似巖鹽結構(Fm3m)的相變。雖然在500℃燒結的NCM顆粒沒有顯示出這些大規模的相變,但在與LLZO的界面上用HRTEM成像進行更詳細的分析時,發現晶粒內存在大量的晶格缺陷,特別是邊緣位錯,以及在表面從層狀相轉變為La(Ni,Co,Mn)O3狀結構,并形成了巖鹽相。這種結構的變化阻礙了鋰離子向體內的傳輸,最終導致電極的倍率能力差,容量低。圖2 LLZO|NCM界面相變區的可視化額外的電子能量損失能譜(EELS)測試進一步表明LLZO和NCM之間的元素交換,以前只報道過在較高的溫度下發生。其他分析技術,如XRD、XPS或拉曼光譜,也不能在界面上檢測到這些狹窄的缺陷區域,這突出了(S)TEM觀察在獲得材料性能的結構性洞察力方面的重要性。圖3 界面區域的EELS數據Influence of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on LLZO-NCM cathode composites for solid-state batteries studi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Matter 2023. DOI: 10.1016/j.matt.2023.0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