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鋰化可以提高鋰離子電池(LIBs)的性能。迫切需要一種具有成本效益、高質量和高工業兼容性的預鋰化策略。圖1 預鋰化電極的制備和表征清華大學伍暉、李曉雁等開發了一個輥對輥電沉積和轉移印刷系統,以用于LIBs負極的連續預鋰化。具體而言,通過優化電沉積參數,首先在集流體上沉積了一定量的鋰,然后通過輥對輥壓延,預制備的負極可以完全轉移印刷到電沉積的鋰金屬上。轉移印刷過程中的界面分離和粘附分別與界面剪切力和壓應力有關。通過這種方法,作者成功地制備了預鋰化石墨和硅/碳(Si/C)復合負極。圖2 預鋰化石墨和Si/C電極的電化學性能結果,所得兩種負極都表現出了更好的首效(ICE,分別為99.99%和99.05%)和穩定的循環性。此外,經過預處理的電極有效地提高了Li(NiCoMn)1/3O2 (NCM)和LiFePO4(LFP)全電池的首效和能量密度。通過有限元建模,這項工作進一步揭示了轉移印刷過程的運動學細節和基本機制,在此基礎上,作者設計了一個輥對輥電沉積和轉移印刷(RET)系統,實現了從集流體到預鋰化負極的連續生產過程,這與傳統的輥對輥電池制造過程非常匹配。圖3 預鋰化全電池的ICE和循環穩定性的改善Roll-to-roll prelithiation of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s by transfer printing. Nature Energy 2023. DOI: 10.1038/s41560-023-012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