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院士聯手Nature子刊:加點絡合劑,鎖住Cu即可切換CO2還原路徑! 2023年10月5日 上午12:31 ? 頭條, 百家, 頂刊 ? 閱讀 13 成果簡介 電催化CO2還原產生的可再生甲烷(CH4)被視為一種可持續的、通用的能源載體,與現有的基礎設施兼容。然而,傳統的堿性和中性的CO2-to-CH4系統會使CO2生成碳酸鹽,并且恢復損耗的CO2需要輸入額外能量,使得CH4的生產能耗大幅度提高。 多倫多大學Edward H. Sargent院士、David Sinton院士等人通過配位策略,在酸性條件下進行選擇性電催化CO2還原產生CH4。作者通過將Cu與多齒供體位點結合來穩定游離Cu離子。研究發現,乙二胺四乙酸中的六齒體供體位點能夠螯合Cu離子,調節Cu簇大小并形成Cu-N/O單位點,在酸性條件下實現高的CH4選擇性。 作者報道了在100 mA cm-2時,CH4法拉第效率為71%,總輸入CO2的損失小于3%,從而生產每噸CH4耗能僅為254 GJ,是現有電力生產路線的一半。 相關工作以《Single-site decorated copper enables energy- and carbon-efficient CO2?methanation in acidic conditions》為題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論文。這也是Edward H. Sargent院士、David Sinton院士兩位大佬強強合作的今年第八篇Nature子刊! 圖文導讀 圖1. 不同系統的原理圖及技術能量分析 本文展示了一種在酸性條件下工作的、生產CH4的膜電極組件(MEA)系統(圖1d)。通過內部通道雙極膜,內部重新捕獲和回收CO2,消除了下游CO2再生或分離的需要。 為了提高CH4的選擇性并減少該酸性體系中的析氫反應(HER),作者采用了原位多齒配位策略,使用具有多齒的分子作為修飾,來限制Cu(II)從酞菁銅(CuPc)前驅體中釋放出來,并調節Cu簇的大小。 作者篩選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多齒位點作為修飾的候選分子,發現乙二胺四乙酸(EDTA)通過六齒配位螯合Cu離子比低多齒配位分子更強。通過EDTA修飾,作者得到了Cu-N/O單位點修飾的低配位Cu簇,促進了CO2RR生成CH4。 圖2. 電催化CO2RR性能 為了提高CH4的選擇性,作者采用了對CO2電化學甲烷化具有選擇性的低配位Cu策略。在CO2RR過程中,通過原位還原Cu(II)Pc前驅體并使用導電碳納米顆粒(CNP)作為調節劑,可以產生低配位的Cu位點,從而限制了Cu簇的大小。在沒有CNP的約束作用下,自由Cu離子容易聚集成大的Cu簇,形成高配位數的位點,使反應從CO2加氫轉變為C-C偶聯。CNP可以使金屬Cu團簇立體分布,限制Cu團聚尺寸,這是保持CO2加氫活性的必要條件。 在固定的CuPc/CNP比例為1.5:1下對EDTA負載量進行篩選。在最優條件下,在100 mA cm-2時,EDTA/CuPc/CNP的CH4的FE達到71%,比CuPc/CNP提高了20%。CH4的FE在50 ~ 200 mA cm-2的寬電流窗口內保持> 60%,全電池電位<4.2 V。CH4的FE在初始1小時內保持不變,表明多齒螯合效應對Cu離子的調節。 對照樣品EDTA/CNP僅顯示出痕量CH4的FE(~4%)和更多的H2的FE(~90%)(圖2b),這表明在沒有Cu位點的情況下,EDTA不是CO2-to-CH4轉化的活性催化劑。在沒有CNP的情況下,EDTA修飾的CuPc (0.1 mg/cm2)的CH4的FE為48.9%(圖2c),比具有相同負載的原始CuPc電極高20%。這些結果證明了EDTA的多齒螯合作用在提高CH4的FE中的關鍵作用。 圖3. 催化劑的表征 為了研究多齒螯合效應并探討CH4選擇性增強的機制,作者利用原位XAS研究了Cu在100 mA cm-2電流密度下的電子態和配位數。以金屬Cu、CuO、Na2[Cu(EDTA)]樣品為參考,對含有EDTA和不含有EDTA的CuPc/CNP樣品進行了分析。從XANES光譜中發現,無論有無EDTA修飾,在8991 eV處都存在原始Cu(II)峰。 這些Cu(II)的原始峰在CO2RR過程中移至8980 eV,表明Cu的電子態從Cu(II)降低到Cu(0)(圖3a),正如預期的那樣,Cu團簇是在CO2RR過程中由CuPc還原形成的。與未修飾的CuPc/CNP樣品相比,EDTA修飾的CuPc/CNP樣品在8980 eV和8991 eV之間的能量位置略高,表明在CO2RR過程中Cu物種的氧化狀態得到了保存(圖3a)。 然后,作者獲得了原位EXAFS光譜來研究Cu配位環境。未修飾樣品在CO2RR過程中Cu-N/O峰急劇下降(配位數從3.8降至0.6),表明Cu發生了團聚(圖3b)。Cu聚集導致CO2RR過程中CH4選擇性下降。經EDTA修飾后,Cu-Cu峰在前30 min升高,Cu-N/O峰下降,隨后保持穩定,說明Cu離子通過螯合作用進行調控。 因此,這里可以認為在CO2RR過程中,額外的Cu-N/O位點將修飾小的Cu團簇。EDTA修飾樣品的Cu-Cu鍵配位數(5.4)小于未修飾CuPc/CNP(6.7),說明多齒螯合對Cu簇大小的約束作用。EDTA修飾樣品的Cu-N/O配位數(2.5)大于未修飾樣品(0.6)。作者將增強和穩定的CH4的FE歸因于EDTA對Cu離子的螯合作用,這限制了Cu簇的大小并產生了額外的Cu-N/O活性位點。 圖4. CO2還原成CH4的DFT計算 為了進一步探討修飾Cu-N/O位點對提高CH4選擇性的影響,作者對一系列[C10H14+/-nCuN2O8]n+/-(n=0、1或2)復合結構進行了DFT計算。作者給出了[C10H14CuN2O8]和[C10H15CuN2O8]+復合結構中Cu活性位點上CO2到CH4的最低能量途徑的自由能圖(圖4a)以及每個基本步驟對應的原子構型(圖4b)。 CH4的生成源于CO2在[C10H14CuN2O8]上的熱力學抑制吸附和質子化(圖4a),與Cu(111)面上的結果相似,自由能變化分別為0.28 eV和0.63 eV。電位決定步驟(PDS)是*OCH3質子化成*O+CH4,自由能變化為0.80 eV。作者注意到[C10H14CuN2O8]和[C10H15CuN2O8]+之間的質子化/去質子化(圖4a)是一個熱中性的步驟(步驟5的自由能為0.08 eV,步驟9到步驟0的自由能為-0.02 eV)。 [C10H14CuN2O8]和[C10H15CuN2O8]+的這種構型可以穩定*CHO和*O的吸附,降低了*CO質子化為*CHO和*OCH3質子化為*O所需的自由能。Cu(111)表面的PDS是*CO的質子化(即*CO-to-*CHO),自由能變化為0.85 eV。 與Cu(111)面相比,作者發現[C10H14CuN2O8]能夠吸附CO2,并且在PDS中表現出相當的自由能變化,這表明[C10H14CuN2O8]為CO2-to-CH4過程提供了額外的活性位點。[C10H14CuN2O8]位點的形成也阻止了Cu簇的聚集,降低了Cu(111)面上*CO的覆蓋率,抑制了C-C耦合,共同提高了CH4的選擇性。 綜上,DFT計算表明,這些N/O配位的Cu修飾位點通過穩定*CHO和*O關鍵中間體的吸附來提高CH4選擇性。 文獻信息 Single-site decorated copper enables energy- and carbon-efficient CO2 methanation in acidic conditions,Nature Communications,2023.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8935-2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5/aabb066816/ 催化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CEJ: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廢貝殼選擇優化用于SOx捕集和利用 2023年10月12日 香港理工大學,最新Nature Energy! 2024年1月22日 德國馬普所,重磅Nature Catalysis! 2024年6月19日 Nature子刊:改變溫度微調納米缺陷,提高催化劑的電催化氧化性能 2023年10月7日 Advanced Materials:創紀錄高電催化劑質量活性!表面安裝的金屬有機框架衍生物用于電催化OER 2023年10月12日 北航李彬/李松梅AEM:高壓水系鋅電池,循環1000圈無容量衰減! 2023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