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M:用于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的硼化鎢穩定單晶 LiNi0.83Co0.07Mn0.1O2 正極 2023年10月6日 下午3:59 ? 頭條, 干貨, 頂刊 ? 閱讀 12 LiNixCoyMn1-x-yO2(x≥0.8,表示為NCM),具有更高的工作電壓和能量密度,并且比LiCoO2 成本低。目前,大多數商用NCM正極都是由納米顆粒團聚而成的多晶粉末制成。盡管多晶NCM粉末允許液體電解質滲透到其內部結構中,從而增加了反應位點的數量,但它們在長期循環過程中容易出現明顯的容量衰減和安全問題。與多晶NCM相比,具有單晶一次粒子的單晶NCM(SNCM)已被證明是解決多晶NCM所面臨問題的潛在方案。 然而,SNCM的一個缺點是Li+ 擴散途徑延長,造成Li+ 的不均勻分布、在高電壓或高電流密度下長期循環后,最終導致μm級初級粒子內部出現裂縫。更重要的是,在高脫鋰狀態下循環時,NCM經歷了從第二六方結構(H2)到第三六方結構(H3)的不可逆相變,導致晶格突然收縮,產生納米裂紋。 在此,華南理工大學楊成浩、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大學Kevin Huang等團隊報告了一種摻有硼化鎢(WB)的單晶LiNi0.83Co0.07Mn0.1O2 (SNCM)正極,有效地解決了這些缺點。 原位/非原位顯微鏡和光譜學證據表明,B3+ 進入SNCM的主體,擴大了層間間距,從而促進了Li+ 的擴散,而W3+ 形成了由LixWyOz (LWO)和LixByOz (LBO)組成的無定形表面層,這有助于構建堅固的正極-電解質界面(CEI)薄膜。 圖1. 原位XRD表征及相應的充放電曲線 總之,通過簡單的球磨和固態反應方法合成了WB摻雜的單晶LiNi0.83Co0.07Mn0.1O2 (SNCM)正極。實驗和理論數據都表明B進入體層,擴大了層間間距,而W聚集在表面形成LWO/LBO層來保護正極。 在所有研究的WB含量中,0.6wt.%的WB摻雜的SNCM表現出最好的速率容量、循環保持和結構穩定性。它在5C條件下的放電容量為164 mAh g?1 ,同時在1C條件下,在2.7-4.3 V的電壓范圍內的200次循環中保持了92.3%的卓越容量保持率。 優異的性能歸因于以下原因:i) B摻雜擴大了層間間距,并創造了更強的B-O鍵,以達到更穩定的結構,這些都將抑制體積變化的H2到H3相變,減少氧空位,降低Li+/Ni2+ 陽離子混合,并改善Li+ 的擴散系數。ii) 非晶態混合LWO-LBO表面層有利于形成更薄的CEI層,從而形成堅固的電極和電解質界面,抑制寄生反應和裂縫的產生。 圖2. Bare SNCM和WB0.6-SNCM在1C下100次循環后的形態和結構演變 Tungsten Boride Stabilized Single-Crystal LiNi0.83Co0.07Mn0.1O2 Cathode for High Energy Density Lithium-Ion Batteries: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3 DOI:?10.1002/adfm.202301336 原創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磚,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6/0420872749/ 電池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唯一通訊!上海科技大學楊帆,最新Nature子刊! 2024年11月9日 繼Nature Materials后,華科李箐再發Nature Catalysis! 2024年6月12日 張春陽/倪衛海/賈恒磊JACS:Au/Rh超結構作為“天線-反應器”,實現高效等離子體驅動N2轉化為NH3 2024年5月4日 華科Chem Catalysis:如何建立尿素氧化中催化劑結構,活性物種和產物選擇性三者的構效關系? 2024年1月2日 拉近理論與實驗距離,王曉杰團隊成功構建石墨烯泡沫孔片網絡拓撲模型 2023年11月28日 華科黃云輝/韓建濤/方淳ACS Nano:高混沌誘導多陰離子富溶劑化結構實現超高電壓和寬溫鋰金屬電池 2024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