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氧化氫(H2O2)是一種重要的原料化學品,廣泛應用于醫療、化工、廢水處理等領域,年需求量超過500萬噸。H2O2的工業合成依賴于蒽醌工藝,該工藝耗能大,運輸過程危險。因此,通過2電子氧還原反應(ORR)合成H2O2(2e–ORR)的方法因其高能效和安全的生產過程而越來越受到關注。
近年來,針對2e–ORR的電催化劑(如碳基材料)的開發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然而,大多數報道的2e–ORR電催化劑在堿性條件下的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H2O2在pH高于11.6的條件下分解;為了穩定制備的H2O2,常使用螯合劑(即額外成本);膜在氫氧化物中導電穩定性差的問題有待改進。相比之下,弱酸性的H2O2在酸性電解質中表現出更好的穩定性,可以直接作為氧化劑用于有機合成。
基于此,電子科技大學張妍寧和康毅進(共同通訊)等人以Cu電沉積Pd的延伸表面為模型材料,發現Cu的引入可以促進H2O2的產生。
根據測試可以發現,PdCu NWs的起始電位在0.6 V左右,其從0.15到0.6 V的H2O2選擇性最大值為>85%,在0.25 V時的最大質量活性為1.903 A mg-1。作為比較,Pd/C作為典型的4e–ORR催化劑,其起始電位約為0.9 V,H2O2選擇性較低(<14%),這與文獻一致。Cu/C對H2O2的合成幾乎沒有活性。
為了揭示Cu、Cu 原子在PdCu NW表面的作用,本文采用電化學脫合金化方法進行了部分刻蝕以及富Pd表面的氫沉積。與原始PdCu NWs相比,浸出后的PdCu NWs呈現出4e–ORR的趨勢(起始電位≈0.7 V,H2O2選擇性為30-60%)。
此外,本文還通過計時安培法(CA)來評估PdCu NWs的穩定性。CA測試后,催化劑的環電流和H2O2選擇性僅改變約10%。實驗結果表明,Cu的加入是提高2e–ORR的關鍵。為了證明PdCu NW是合成H2O2的實用電催化劑,本文以一個PdCu NWs包覆的集電極作為工作電極,直接產生大量的H2O2,并通過Ce(SO4)2滴定法檢測生成的H2O2。
PdCu NWs的線性掃描伏安法(LSV)顯示其具有0.6 V的起始電位,當催化劑負載為1 mg cm-2時,在0 V時電極上的電流達到42 mA cm-2。電極的穩定性測試則是在0.3 V下進行的,其H2O2選擇性保持在約80%。更加重要的是,催化劑的H2O2產生速率高達1.866 mol g-1cat h-1,大大超過了最近報道的電催化劑。
為了揭示Pd-O促進H2O2合成的2e–ORR過程的可能機制,本文進行了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2e–ORR的自由能圖表明,對于有氧覆蓋的PdCu合金表面,*OOH脫附是速率決定步驟,而對于純PdCu表面,*OOH的形成是速率決定步驟。在純PdCu表面的2e–ORR過程中,過電位為0.46 V,而在含氧的PdCu合金表面上,過電位降至0.18 V。
經過對比,覆蓋O時,Pdads的投影態密度(PDOS)表明Pd-O相互作用使Pd的電子態更加局域化,整體峰向右偏移,因此Pd的反應活性增強。電荷密度差和Bader電荷表明,Pdads轉移電子的能力增強(0.07 e vs 0.29 e),這有利于優化*OOH的吸附強度,使*OOH吸附處于合適的強度(-1.65 eV vs -0.98 eV)。自由能圖也表明,PdCu上的氧覆蓋優化了*OOH的吸附強度,使催化劑的ORR活性更高。
總之,DFT計算結果與實驗觀察結果一致:當氧覆蓋在PdCu表面時,催化劑的選擇性和活性較高;當氧在還原電位區域被消耗時,選擇性下降。綜上所述,本文的研究結果不僅為工業合成H2O2提供了一個有前景的候選催化劑,而且為設計2e–或4e–ORR電催化劑提供了一種有效的策略。
Generation of Pd–O for Promoting Electrochemical H2O2 Production, ACS Catalysis, 2023, DOI: 10.1021/acscatal.3c00449.
https://doi.org/10.1021/acscatal.3c00449.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6/2aaa4a20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