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張袁健/沈艷飛Nature子刊:CuSAC6N6助力智能生物傳感 2023年10月6日 上午12:31 ? 頭條, 百家, 頂刊 ? 閱讀 29 為增強具有化學鼻子的機器人等人工契機的自適應性,科學家們尋找具有多種可調節反應途徑的催化劑,但通常受到不一致的反應條件和負面內部干擾的阻礙。 基于此,東南大學張袁健教授和沈艷飛教授等人報道了一種適應性強的石墨C6N6基Cu單原子催化劑(CuSAC6N6)。通過結合Cu-O途徑驅動過氧化物酶底物的基本氧化,并通過自由羥基自由基途徑進行光觸發的第二次增益反應。在家用燈光下觀察到良好的堿性活性和高達3.6倍的極好增益,優于對照組,包括過氧化物酶樣催化劑、光催化劑或它們的混合物。 作者利用時間依賴DFT(TD-DFT)方法計算了這三種系統的前50個激發態,并模擬了吸收光譜。CuSAC6N6、Cu-g-C3N4和Cu-PCN的電子-電荷質心距離(D)證明了π互連的D-A對的關鍵作用。 基于空穴-電子理論,采用D值來評價空穴-電子分離,D值越大,空穴-電子分離越明顯。Cu-g-C3N4和Cu-PCN的D值分別為0.24 ?/2.08 ?/2.18 ?和0.72 ?/0.72 ?/3.08 ?,導致電子-空穴在沒有外界幫助的情況下快速復合。 在CuSAC6N6中插入-N=CH-CH=N-連接體后,金屬原子和電子之間的吸引力增強,電子中心有向Cu原子靠近的強烈傾向,而空穴中心仍集中在激發三嗪環中,導致電子和空穴的質心距離進一步增大到3.08 ?/3.25 ?/3.53 ?。這種良好的空間分離不僅減少了電子和空穴的復合,而且促進了分子內電荷的分離和遷移,很好地解決了堿性反應和增益反應的負面內部干擾問題。 Adaptable graphitic C6N6-based copper single-atom catalyst for intelligent biosensing. Nat. Commun., 2023, DOI: 10.1038/s41467-023-38459-9. 原創文章,作者:Gloria,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6/9aa8167236/ 催化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審稿人盛贊!理化所張鐵銳團隊,最新Nature子刊!借一束光,“給Science降溫500℃”! 2024年2月21日 催化頂刊集錦:Nat Commun.、Angew.、EES、JACS、AM、ACS Catal.、Small等成果 2022年12月10日 1200次,99.6%!上交大崔立峰&悉尼科大汪國秀,最新EES! 2024年10月25日 鞏金龍,最新ACS Catalysis! 2024年12月25日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Nature Materials:鋰電池聚合物電解質中的納秒溶劑化動力學 2024年3月24日 最新AEM:鋰氧電池可持續氧化還原調節的液基Janus電解液 2023年10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