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晶LiNi1-x-yCoxMnyO2(SC-NCM,x+y+z=1)正極以其高結構穩(wěn)定性和在長期循環(huán)中減少的不良副產物積累而聞名。盡管使用SC-NCM正極材料已經取得了進展,但對正極退化機制的詳細研究卻很少。
圖1 不同截止電壓下的電池性能對比
廈門大學楊勇、北京工業(yè)大學閆鵬飛、中南大學范鑫銘、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Wengao Zhao等通過研究電池的循環(huán)性和跟蹤SC-NCM(LiNi0.65Co0.15Mn0.20O2,簡稱SC-NCM65)顆粒的表面組成和結構的演變來量化退化參數。
研究發(fā)現(xiàn),這些電池在4.4到4.6V Vs. Li+/Li的截止電壓時顯示出類似的穩(wěn)定性。然而,在4.7V Vs. Li+/Li時,觀察到嚴重的容量衰減。
值得注意的是,在4.7V運行時的退化不是電解液分解的結果,而是由于隨著巖鹽(NiO)表面形成的增加,Li+擴散性下降。作者證明,循環(huán)的SC-NCM65表面的無序NiO型層的厚度與它的容量損失呈線性關系。
圖2 SC-NCM65循環(huán)后的形貌和結構表征
密度函數理論(DFT)證實,層狀結構表現(xiàn)出比巖鹽相更低的鋰擴散能量障礙,從而具有更快的傳輸動力學。NiO型層阻礙了鋰離子的傳輸,因為它擁有比層狀氧化物結構低得多的鋰擴散率。COMSOL Multiphysics模擬進一步證實了巖鹽的形成是由于Li+電荷傳輸動力學遲緩而導致的退化。
綜上所述,在這項工作中,作者探索了一種(準)單晶NCM正極材料,即使在惡劣的條件下也顯示出良好的性能,并通過將NiO型表面的形成、截止電壓和循環(huán)數聯(lián)系起來,對退化進行了量化。
圖3 循環(huán)性能和表面相變之間的相關性的研究
Quantifying Degradation Parameters of Single-Crystalline Ni-Rich Cathode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23. DOI: 10.1002/anie.202305281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磚,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6/a11445c3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