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鋅離子電池的商業(yè)化實施由于枝晶的猖獗生長和Zn金屬負極上加劇的副反應而受到阻礙。圖1. Zn-GZH的制備和表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范紅金、武漢大學楊培華等為協同結合離子導電和電子絕緣人工保護層的優(yōu)勢,在磁控濺射技術的幫助下,提出了一種介電-金屬雙梯度設計策略,即通過控制靶材Zn和HfO2的濺射功率,獲得了表面富含HfO2的相對較薄(~60nm)的涂層,金屬Zn的含量隨深度增加(Zn-GZH)。中間區(qū)域顯示出逐漸的成分轉變,形成了鋅摻雜的HfO2(ZnxHfOy)。最外層的HfO2具有高介電常數(~25)和高擊穿電壓,可以有效地阻止電子通路,從而減少析氫趨勢。內部ZnxHfOy的Zn2+電導率高于HfO2,可以使Zn2+電流量均勻,消除”尖端效應”。金屬Zn和ZnxHfOy之間具有強大界面結合能的大接觸面積保證了濺射層在Zn上的充分粘附,同時降低了電場密度,進一步引導了無腐蝕的均勻的Zn成核過程。圖2. 半電池性能通過這種設計,Zn-GZH對稱電池在1 mA cm-2和1 mAh cm-2的條件下表現出1400小時的低而穩(wěn)定的電壓極化。此外, Zn||Ti-GZH在5 mA cm-2的條件下循環(huán)達3000次,實現了出色的鋅沉積/剝離可逆性,庫侖效率(CE)高達99.9%左右。基于釩酸鹽正極和Zn-GZH負極的全電池在5 A g-1下循環(huán)2000次后容量保持率超過75%。這種有效的電介質-金屬膜保護設計拓寬了開發(fā)穩(wěn)定和高性能AZIBs的前景。圖3. 全電池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