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瑞國/焦淑紅/谷猛/程濤?,最新Nature子刊! 2023年10月7日 下午7:17 ? 頭條, 干貨, 頂刊 ? 閱讀 22 電解液溶劑化結構和固體電解質界面(SEI)的形成對于決定有機電解液中鋰沉積的形態(tài)至關重要。然而,電解液溶劑化結構和SEI組成之間的聯系及其對鋰形態(tài)演變的影響尚不清楚 圖1 不同濃度電解液中Li沉積形態(tài)的演變 中科大曹瑞國、焦淑紅、南方科技大學谷猛、蘇州大學程濤等采用單鹽和單溶劑模型電解液體系來系統(tǒng)地研究電解液溶劑化結構、SEI形成過程和鋰沉積形態(tài)之間的相關性,并采用冷凍電子顯微鏡表征和計算模擬對鋰沉積的機理進行了深入研究。 具體而言,作者選擇了常用的雙氟磺酰基酰亞胺鋰/1,2-二甲氧基乙烷(LiFSI/DME)組合,通過調節(jié)電解液濃度來探索電解液的溶劑化結構、SEI結構和Li沉積形態(tài)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通過冷凍電子顯微鏡對SEI結構進行了表征,發(fā)現SEI在低濃度下表現出馬賽克結構。相反,在高濃度下形成的SEI具有均勻且完全的非晶結構。XPS表征和理論模擬計算的結合表明,在高濃度下,快速鹽分解占主導地位,類似于非晶金屬材料生長過程中的過冷狀態(tài),導致非晶SEI的產生。而在低濃度下,DME溶劑的分解要劇烈得多,并且鹽的相對緩慢的反應有助于SEI內無機納米顆粒的結晶過程。 圖2 通過XPS分析獲得的SEI成分 此外,研究發(fā)現,與含有有機基質和無機晶體顆粒的鑲嵌結構SEI相比,富含無機物的非晶結構SEI可能具有更高的界面能,這可以促進顆粒狀Li或柱狀Li的生長,而不是苔蘚狀Li或Li枝晶的生長。這種對低/高濃度電解液中枝晶/無枝晶形成起源的基礎研究可以加深對電解液溶劑化結構設計、SEI生長行為及其對Li沉積形態(tài)的調節(jié)的理解。 圖3 Li形態(tài)塑造示意圖 Origin of dendrite-free lithium deposition in concentrated electrolyt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3. DOI: 10.1038/s41467-023-38387-8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科研小搬磚,如若轉載,請注明來源華算科技,注明出處:http://www.zzhhcy.com/index.php/2023/10/07/1be60b5f70/ 電池 贊 (0) 0 生成海報 相關推薦 支春義/金旭,最新Nature子刊! 2023年10月5日 警告!Nature子刊:法拉第效率,你算對了嗎? 2024年1月26日 樊友軍/唐堂/胡勁松Nature子刊:電催化器件的最優(yōu)解! 2023年10月8日 Nature子刊:剖幽析微!活性氧介導金屬氫氧化物上鐵促進電催化析氧反應 2023年11月9日 電池大牛!?諾獎得主接班人,六大學會會士,被引78000+! 2023年11月2日 中南焦飛鵬Small綜述:黑磷基光催化劑助力CO2還原的最新進展 2023年10月13日